第135部分(第2/4 頁)
朗兼任廉政公署總長;裴徽任幽州刺史,陳方任張遼州刺史,溫恢任幷州刺史,麥梓任趙雲州刺史,沮授任冀州刺史;軍務省由呂寧負責,郭嘉任全軍參謀總長,魯肅任副總參兼海軍參謀長,田豐任兵部尚書,田疇任後勤部尚書,郭嘉兼任軍事情報局局長,
田疇兼任中央情報局局長。
郭嘉說道:“根據戰功和理論考核,魯肅、田豐、甘寧、蔣欽、麴義、閻柔、黑子、二狗、高覽晉升為准將軍銜,郝昭、韓猛二人晉升為上校軍銜。”
呂寧對大家道:“現在工作也談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該讓大家商量一下我本人的薪水問題了,這件事,前段時間提了個頭,後來也沒有繼續研究下去。”
司馬朗搖頭,大哥這是那股筋不對,怎樣又要談他的薪水之事了,這有啥好談的。“大哥,你又不缺錢花,你還在乎這點薪水啊,你這不是在胡攪蠻纏嗎?還在這麼大的場合來商議此事。”
你這是什麼屁話,呂寧忙忙碌碌的不為錢為啥啊,現在雖然手上有點錢,但這是二回事啊。“話不能這麼說,我家裡也有老婆、孩子,也要養家餬口,既然我每天都在為百姓辦事,我為啥不能拿薪水啊,況且我的官職也是朝庭任命的啊。”
張遼聽後也是出口就道:“大哥,我們轄區內的這些不都是你的,你還拿什麼薪水,我們大家不都是跟著你,你這裡咋想的,況且你又不是缺錢花。”
呂寧搖搖頭,你們這是想剝削我啊,允許你們拿薪水,我就得當免費勞工。“這不是錢的多少問題,也不是有錢和無錢的問題,這是個規矩,既然我這麼多年都在為轄區內的百姓辦事,那我就應該拿到相應的薪俸,否則我不變成編外人員啦,這和我們制定的律法不符合,一個不在編的人能領導你們這些在編官員嗎?這不是天大的笑話。你們如果怕我拿錢多的話,那你們可以制定我的薪金標準,就算是每月一枚純銅幣那也行啊,這樣就和律法相符。”
這下大家終於知道那是為啥了,也就沒有人再提出抗議,顧雍道:“主公雖然有錢,但也不能說是領一枚銅幣吧,那我們咋辦呢,轄區內的官員咋辦呢,總不能都來學主公吧,大家都要生活,還是應該制定相應的標準才行。”
大家研究後,很快就定出了一個標準,而且還非常的高。呂寧也是理直氣壯的收下,這也是呂寧辛辛苦苦這麼多年來應該得到的回報啊。
第341章 巡察災情(1)
接下來幾天,顧雍帶政務官員商量內政事務。司馬朗帶法務官員討論各種律法,呂寧則和郭嘉、魯肅、田豐、田疇及眾位將軍一起研究明年的征伐問題。
田疇首先道:“主公,三韓現在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現都是各部落各自獨立,只是有幾個部落的實力稍大一點,暫時形成不了多大的氣候,我建議我軍先對高句麗、沃沮、挹婁、夫餘先動手,這些地方都是平原,地方又大,有利於我軍作戰,我們能很快將其消滅。而三韓的地理地貌不是很利於我軍騎兵作戰,我們可以放到隨後征伐。”
太史慈說道:“大哥,我也覺得先把三韓放一下,應該首先攻打下高句麗,他有五十多萬人口,但高句麗城中只有幾萬人,守城兵也不多,就二萬人不到,其餘的分佈在各地;至於沃沮,那是個小部落,挹婁和夫餘雖然各有五、六萬戶,也各自有五十多萬人口,但他們的城牆都是由木柵圍起來的,我軍很容易搞定,況且王城中也都沒有多少士兵,都只有一萬人,其餘也是分佈在各地,他們佔據的地方太大,他們無法一下子集結起來,這對於我軍的攻擊來講那是最好不過之事。”
田疇想了想又道:“主公,我軍只要把二萬步兵留下來在帶方、樂浪虎視三韓,諒他也不敢輕舉妄動動,消滅高句麗、挹婁、夫餘等地有八萬大軍足夠了,只是要讓趙雲城中的麴義將軍把他們的逃跑退路給阻斷,那他們還能逃跑到啥地方,不都是我軍的獵物嗎。”
呂寧聽後想,進攻三韓、夫餘、挹婁這些地方,可在三國曆史上沒有多少記載啊,只知道遼東一帶一直是後世各朝代的邊患,常有韃子出動鐵騎入侵我中原大地,如能乘這幾年還不會有大的戰事時,先將其搞定那也是種選擇。“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不過在征伐中一定要堅決實行三光政策,如果有有部落想主動投降的話,那必須把他們的首領、族長全部遷到幷州來居住,其部落的子民必須打散安置,否則不接受投降。”
透過幾天的研究,郭嘉下達了命令:一、以高順將軍為主將,韓猛為副將,率一萬飛熊軍,帶上一萬輛戰車前往張遼城,對張遼城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