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2/4 頁)
拉的可能位置。希特勒做了批覆:馬上進行,著重進行!
“希姆萊開始籌備第二次西藏之行。他從他的祖先遺產協會中挑選各種奇人異士,透過各種途徑將他們送往西藏,希望透過他們的神奇異術發現沙姆巴拉的人口。但那些人大多是三流的江湖騙子,哪能提供什麼有用資訊,這件事就一直拖著。
“到了1943年,各條戰線已經嚴重吃緊,國內的部分軍官也開始有了厭戰情緒,希特勒下了死命令,務必找到沙姆巴拉,改變整個地球軸心,改變第三帝國的命運。在元首的震怒下,希姆萊慌忙組建了一支敢死隊,打算讓他們去那些未被人類征服過的雪山看看。
“鑑於此,這次德軍挑選的全是登山的行家,帶隊的哈勒更是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比賽上獲得過冠軍。他們的目標是與駐紮在西藏的德軍會合,然後前往雪山無人區尋找沙姆巴拉。但是這群以哈勒為守的德軍沒能透過英控印區,在那裡被俘獲了,英軍繳獲了大量資料,雖然還未來得及破譯,但英國政府馬上知道了這群德軍的目的。為此,英國的軍情六處擬定了一個應對方案,他們製造機會讓哈勒逃離,然後秘密尾隨哈勒,希望能透過他找到那些駐紮在西藏的德軍,最好是能直接找到沙姆巴拉。為了不讓哈勒起疑,他們還故意加強監管,讓哈勒等人的前幾次越獄不能成功,然後才故意留出空當讓哈勒等人以為是歷經艱辛才逃出去的。但是這件事卻被潛伏在西藏的德國情報部門偵知,德方也馬上做出了應對,秘密通知哈勒,讓他在西藏漫無目的地繞圈,迷惑英方跟蹤人員。
“我們掌握的資料,便是德軍情報部門截獲電碼,獲知英方已經扣留哈勒一行並搜走大量資料,對英方的反應做出的對策。所以哈勒沒有找到駐紮在西藏的德軍基地,英國人也沒能找到沙姆巴拉,但是駐紮在西藏的德軍有沒有去尋找沙姆巴拉,偏偏這些內容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資料中,估計這部分是被美國取走了。事實上,整個二戰中,英國和德軍拼得你死我活、筋疲力盡,反而都沒能完成找到沙姆巴拉的任務,真正得利的卻是蘇聯和美國,他們不僅在戰後瓜分了德軍的一切情報,而且在二戰前和二戰中,也從未放棄過對沙姆巴拉的追尋。
“其實,俄國對帕巴拉的探尋時間僅次於英、法兩國,早在1870年,俄國的普爾熱瓦爾斯基得知了福馬寶藏的資訊,馬上提出‘要了解西藏,就必須到西藏去’的口號,他也成為第一個進藏的俄國人。我們不知道他到過什麼地方,但是據資料稱他在西藏極不受歡迎,應該是受了當時英國和福馬的負面影響,他甚至還沒走到拉薩就被驅趕出境了。但他沒有放棄,幾次試圖透過各種途徑進入西藏探險,最後也死在進藏的路上。而他的死並沒有結束俄國人對西藏的探索,接著俄國人彼夫佐夫組建了探險隊,成功進入西藏,並進行了多次探險活動;他們還將經歷出版成書,叫《西藏探險集》,自此,無數的俄國人踏著前人的足跡開始對西藏進行研究探索。於是,在福馬寶藏被公開之前,幾乎沒有人關注的地方開始有了越來越多俄國人的身影。
“俄國對西藏的研究很深刻、很詳細,關鍵是,每次俄國探險家進藏都能有所發現,他們帶走了大量的古代經文、卷軸、金銀銅石像等等,也出版了很多關於西藏的書籍。《西藏與喇嘛》、《佛教香客在聖地西藏》、《西藏遊歷日記》、《拉卜楞金殿的彌勒像》等等,很多都是關於去西藏探險的,而且是發現荒廢寺廟和經文珠寶。那些書籍吸引著更多的俄國人去西藏探險,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去西藏掘寶,當然,大家都帶著一個心照不宣的目的——尋找帕巴拉!
“到了前蘇聯時期,他們就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全稱是”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印藏研究室“。表面上這個機構研究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兩側藏語區,圍繞西藏的宗教制度,研究西藏整個文化區的風土人情、寺院建制、僧侶生活、教派分支,其實他們主要研究方向是西藏曆史空白、福馬的入藏行程、喜馬拉雅山脈無人區存在隔世文明和史前文明的可能性。
“而且在1922年之後,蘇聯多次派遣紅色間諜前往西藏,一面賄賂收買當地貴族,向寺廟佈施,一面以勘察為名,四處走訪查證帕巴拉的蛛絲馬跡。”
“而在二戰的最後關頭,攻克柏林時,也是蘇聯內務委員會的軍官搶先衝進帝國大廈,是他們率先發現了一名西藏喇嘛的屍體,也有說不是屍體的,當時具體的情況就沒人知道了。但他們從帝國大廈中,是得到了不少資料的,我們手中掌握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還有,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