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關教授緩緩說道:“那座木牌樓毀於唐末,只在縣誌中有所記載,邢書記,小姑娘的描述千真萬確,她不可能從其他地方得到如此詳盡的資料。”
邢書記不以為然的搖搖頭,在他的腦袋裡仍裝滿了政治掛帥的年代裡灌輸進去的理論,儘管他自己就是個違反唯物主義的蠕頭蠻。
有良問關教授可否帶他們去尋找清源寺遺址,關教授欣然同意,他也對二丫這個女孩兒充滿了好奇,二十世紀的年輕人竟然會夢見一千多年前的景物實在不可思議。
有良跑上公路,付了司機車錢,把計程車打發走了。
在步行前往清源寺遺址的途中,關教授指著東面村鎮對二丫說:“小姑娘聽說過‘尾生抱柱’的故事嗎?就發生那邊的藍峪。春秋時魯國有個年輕人叫尾生,在這裡喜歡上了一個姑娘雲英,兩人私定終身,因女方父母嫌尾生家境貧寒不同意這門婚事,於是姑娘決定揹著家人私奔,並約定在木橋邊會面,然後雙雙遠走高飛。黃昏時,尾生在橋上久等不見雲英的到來,不料烏雲密佈,電閃雷鳴,滂沱大雨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發,滾滾江水裹著泥沙席捲而來,慢慢淹沒了橋面。尾生四顧茫茫水面仍不見姑娘蹤影,但他牢記‘城外橋面,不見不散’的誓言,緊緊的抱住橋柱不走,最終被活活淹死。原來雲英私奔念頭洩露,被父母禁錮在家中不得脫身,後伺機夤夜逃出家門,冒雨來到橋邊。此時洪水漸漸退去,姑娘見到緊抱橋柱而死的尾生,悲慟欲絕,抱起尾生的屍體嚎啕大哭,哭罷兩人相擁縱身跳入了滾滾江水之中。”
二丫聽著這個悽美的故事,心中不覺湧上無盡的酸楚,眼前彷彿身臨其境,滾滾洪水遮天蔽日般的撲來,耳邊傳來撕心裂肺的哭聲……
“二丫,你怎麼哭了?”有良驚奇的發現她的眼圈都紅了。
“這小姑娘的心地善良,大概是聽了故事觸景生情了吧。”關教授搖頭嘆息說道。
“相公,你能像尾生那樣至死不逾鍾情於奴家麼?”可兒也大受感動,動情的問邢書記。
“那是自然,‘從一而終’是黨員起碼的道德水準。”邢書記正色說道。
關教授詫異的瞥了他倆一眼,感覺到這話聽著十分的蹩扭。
第二十二章清源寺遺址
終南山下,丹峰擁翠,林木蔥鬱。
關教授眺望輞川景色,傷感的嘆息道:“王維的《山居秋暝》中當年的景緻一去不復返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松間明月照,清泉石上流。竹暄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毫無人間煙火氣息,沒有塵世間的諸多煩惱,唯有空明潔淨自然寧靜與和諧,禪意何等的恬淡幽遠,可惜啊。”
“社會總是要發展的,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邢書記說道。
關教授沒有理睬他,指著山腳下殘垣斷圮以及幾排破敗的紅磚廠房說道:“這裡就是當年王維別墅與清源寺的遺址了。”
舉目望去,芳草悽悽,若是不說無人能猜到此處曾經有過怎樣輝煌的過去。二丫走過去站在那兒,默默的環顧四周,有良上前悄悄問道:“夢裡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二丫回頭輕聲耳語:“我夢到的清源寺是在有月亮的晚上。”
關教授走近前來對二丫說道:“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
“李二丫。”
“我很想畫出你夢中的唐代清源寺,可否請你詳細的描述一下?”
“現在麼?可是沒有時間。”
“你們要走嗎?正好我們可以一路同行回西安。”關教授誠懇的說道。
“我們今天不回城裡,想就在這附近的農戶家借宿一晚。”二丫婉言謝絕。
“這樣啊,真是太可惜了,你知道輞川清源寺的原貌只見於史書簡略的記載,畫冊裡面只是寺廟的一小部分,從未有人知道寺廟當年的整體樣子,作為美院的教授,我是真心想想把它復原在紙上並寫進書中。”關教授異常懇切的說道。
“我說關教授,你這也太迂腐了,一個小孩子夢到的東西怎麼可以當真呢?是經不起推敲的,將來若是畫進了書裡出版,豈不是誤導人嘛。”邢書記不以為然。
“邢書記,小姑娘雖然只是一個夢,但她所說的寺前木牌樓在歷史上是存在過的,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看似唯心,但當今科學解釋不了。我確信她夢見的唐代清源寺是真實的,至於何種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一定有其合理的核心。”關教授分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