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也是枉然。望你爭取更大進步。”
與智者同行,必得智慧;與患者作伴,必受虧損。
——列·大衛王
鳥需巢,殊需網,人需友情。
——布萊克
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自利,會戴上友誼的假面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你。
——克雷洛夫
有些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都不是患難朋友。
——莎士比亞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荀況
“劉家出人才!”——著名畫家劉奎齡苦心教兒學畫
著名畫家劉繼滷(1918…1983)一生作畫255餘件。1983年他的最後一幅作品《雙獅圖》被懸掛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會議廳。他父親劉奎齡是一位功力頗深的丹青高手。在父親的薰陶下,他從小對繪畫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併為此奮鬥了一生。1958年11月,毛主席接見了劉奎齡、劉繼滷父子,他高興地說:“劉家出人才!”
劉繼滷從小喜歡看父親從英租界買來的印刷精緻的畫報。有時,他能面對一幅畫一動不動地看上一兩個鐘頭。一次,他父親在後院的牆上發現一幅用粉筆畫的一匹生氣勃勃的高頭大馬,大小和真馬差不多,一問才知道這是5歲的兒子劉繼滷畫的。訊息馬上傳遍了天津南郊的土城村,鄉親們都跑來觀看,交口稱讚:“畫得真像,畫得真像!”這就是劉繼滷的“處女作”。
劉奎齡見兒子智力不差,便送他進了土城小學。可5歲的劉繼滷心不在書本上,而在畫畫上。只要一放學,就撒腿往家跑,扔下書包,連飯都顧不上吃,一頭鑽進父親的書畫堆裡。父親買了許多畫冊、畫片,光西方的油畫名片就有二百餘張。特別是日本的名畫家竹內棲風的畫,瀟灑空靈的畫風和捕捉物象的精到技巧,深深打動了劉繼滷幼小的心靈。他被迷住了,翻來覆去不斷地臨摹。像《春郊歸牧》、《百騷一睡》、《天女》、《斑貓》、《群鴨》等,都不知臨摹了多少遍。
父親還有很多印有外國名畫的明信片,為了引導劉繼滷,他把這些名畫拿出來讓孩子看。劉繼滷不厭其煩地對照一張張畫了下來。其中臨摹最多的是英國一位女畫家畫的《牧馬圖》。畫面上八匹駿馬各具神態。牧馬人十分得意地騎在馬背上,周圍青山綠水,景色迷人,生動極了。劉繼滷終日把這明信片帶在身上,想看就拿出來看一看,總覺得看不夠。
為了豐富劉繼滷的生活,父親經常帶他到外邊去觀察活動著的物體。繼滷10歲之前,幾乎每天都要跟著馬群、牛群走一段路,細細觀察牛、馬在運動中的各部分形體和神態,然後把這些都畫下來,旁邊還寫上許多文字。
一天,他和弟弟一塊去東樓村買東西。他走在前面,弟弟跟在後面。走著走著,弟弟發現哥哥不往東樓村走,卻離開大路,跟在兩匹馬後面,朝一條羊腸小道走去。他活像個機器人,兩眼盯著馬舉足抬蹄的動作,一直走出十來裡遠。
10歲時,劉繼滷用一塊六尺絹,畫了一幅福祿壽三星圖,人物畫得不錯,顏色用得也好,許多人都稱讚他很有藝術天才,他自己也感到很滿意。他把《三星圖》拿給父親看,本想聽父親誇獎幾句,可怎麼也沒想到,父親越看越皺眉頭。他問父親怎麼啦?父親看了他一眼說:“你自己細瞧瞧!”他瞧了半天,還是不知有什麼毛病。父親用手一指說:“你好好瞧瞧這裡!”“啊!”他發現了,原來是一時疏忽,竟把祿星的右手畫成了六指。他臉紅了,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為自己的畫沾沾自喜過。
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幹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條件。
——貝弗裡奇
向孩子們講名人的傳記故事,會對孩子起到開發智力的作用。
——佚名
追求知識不講吃穿——科學家錢三強有個好家風
錢家三代人稱三世英才。錢玄同是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從父親錢玄同到其兒子錢三強再到錢氏第三代錢思進,代代相傳,都保持著良好的家風。
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闖將。從1915年起,他先後出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為張揚文化革命的大旗,曾用假名“王敬軒”致函《新青年》,故意反對白話文學,而由另一編者劉半農具名覆信,加以批駁,由此引發了一場新舊文學的論戰,錢玄同因此也成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