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美元,捐出的就有七億五千萬。但他平時花錢卻十分節儉。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車回家,缺十美分零錢,就向他的秘書借,並說:“你一定要提醒我還你,免得我忘了。”
第50節:節約每一分錢
秘書說:“請別介意,十美分算不了什麼。”洛克菲勒聽了正色說:“你怎能說算不了什麼?把一美元存在銀行裡,要整整兩年才十美分的利息啊!”
洛克菲勒經常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餐後,給服務生十美分的小費。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給了五美分。服務生不禁埋怨說:“如果我像你那麼有錢的話,我絕不會吝惜那五美分。”洛克菲勒聽了笑了笑說:“這就是你為何一輩子當服務生的緣故。”
北宋傑出史學家司馬光著述宏豐,其名著《資治通鑑》是我國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儉樸,工作作風穩重踏實,更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主要內容:
據有關史料記載,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樸實:
其一,不滿於奢糜陋習。他說,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說,近幾年來,風俗頹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腳上也穿著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他慨嘆道:“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其二,提倡節儉美德。司馬光讚揚了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併為兒子援引張文節的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兒子這句至理名言是“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他又援引春秋時魯國大夫御孫的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他對道德和儉約的關係作了辯證而詳盡的解釋。說:“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反之,“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齊家。司馬光為了教育兒子警惕奢侈的禍害,常常詳細列舉史事以為鑑戒。他曾對兒子說:西晉時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糜夸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準生活豪侈冠於一時,“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實質上卻是興家繁國之基業。正是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司馬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已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譽於後世。
對於我們中小學生來說,節約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節約糧食、水電,不隨意浪費和拋灑糧食;
愛惜玩具、文具、圖書、衣物及其他物品;
節制不合理的慾望,不該買的東西不買;
愛護公物,對損壞的公物懂得報修或學著修理。
2.培養要點
第一,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生活條件改善了,我們手中的錢越來越多,主要是長輩們給的零用錢和壓歲錢。錢多了,很多人不太珍惜了。要做到真正的節約,首先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一要懂得金錢不是白來的。很多人不知道家長掙錢的辛苦,以為錢來得很容易,所以花起來也不心疼。在國外,很多孩子從中小學就開始打工掙學費。因為有了切實的勞動過程,他們對於錢的來之不易有切身的體會,花起錢來也就不會過於大手大腳。這一點,我們中國的中小學生也可以學一學。
二要懂得金錢不是萬能的,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金錢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有錢可以買來財物,卻買不來精神和道德;有錢可以買來書本,卻買不來知識;有錢可以買來藥品,卻買不來健康;有錢可以買來化妝品,卻買不來自然美、心靈美;有錢可以僱人替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