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頁)
第54節 孫蘭峰無法西撤
傅作義得知郭景雲自殺、35軍覆滅的訊息後,頓覺天旋地轉,不能自持,一下子癱軟在椅子上。待他清醒過來時,眼淚鼻涕已沾了滿臉。
1948年12月22日下午17時,也就是35軍魂斷新保安的時候,傅作義把自己僅有一點點溫暖的手伸向了張家口。他分別急電第11兵團司令官孫蘭峰、第105軍軍長袁慶榮、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董其武:“郭景雲與共軍激戰終日,電訊中斷,想必凶多吉少,令你等立即會商突圍計劃。務必於12月23日前,撤回綏遠。”
新保安失守後,張家口早已慌成一團,孫蘭峰等人接到傅作義的電令後,立即召集會議商議西撤計劃。幾人多番爭論,最後決定於12月23日拂曉突圍。
相比較而言,張家口的境況的確比新保安要好。這裡不僅有守軍5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約5。6萬人,而且城防工事異常堅固。早在1946年10月傅作義從解放軍手中奪取張家口時,即以此為基地,著手修築工事。1948年6月,為防止華北解放軍奪取張家口,傅作義又強迫2萬多老百姓在張家口外圍修築了500多個碉堡,將張家口圍得嚴嚴實實。
在張家口被圍之初,國民黨軍第11兵團即採取“依城野戰”的方針,將張家口的部隊分為野戰部隊和城防部隊兩部分。野戰部隊由第l05軍的第210師、第259師和第104軍第258師及整編騎兵第5、第12旅等組成,l05軍軍長袁慶榮親任指揮,擔任機動作戰任務;城防部隊則由第105軍第251師、察哈爾省保安司令部所屬3個保安團及獨立野炮營、鐵甲車大隊和偵察大隊等組成。
第11兵團司令孫蘭峰曾吹噓說:“這些工事的修築和人員的部署,不亞於萬里長城,使張家口披上了鐵甲,在30裡內無法接近。”
可是戰爭一旦打起來,局勢的發展就不是最初所設想的那樣了。在新保安丟失後,傅作義急慌慌地電令孫蘭峰:“事發突然,守張家口已無價值。趁楊成武主力在東,儘速西走,與董其武配合,保住隊伍就有希望。”
孫蘭峰決定:為了分散解放軍的注意力,應分路突圍,步兵從大鏡門撤出,騎兵從七里茶坊分數路向商都突進,最後全部撤向綏遠。整個突圍行動由第105軍軍長袁慶榮統一指揮。
然而,傅作義與孫蘭峰都沒有想到,當他準備撤出時,楊成武的主力已不在東面,反而已移到西面去了。毛澤東在決定打新保安時就已經替傅作義想到張家口孫蘭峰的出路了。在打新保安前兩天,便將東北野戰軍的第四縱隊由懷來、康莊地區調到張家口以東,接替楊成武;楊成武則將華北第3兵團主力調到了北面和西北面。
陷阱已經挖好,孫蘭峰卻毫無知覺。
12月22日22時,根據突圍部署,國民黨105軍第259師率先乘著暗夜偷偷溜出大鏡門,向東北方向運動,立即遭到了解放軍華北一縱的猛烈打擊。槍聲響了一夜,23日凌晨4時,張家口城內的整編騎兵第5、第11旅也開始向西突圍,卻發現前方路上處處都有解放軍重兵把守,於是改道也湧向大鏡門方向。
這個時候,張家口警備司令部和保安部隊也奔到大鏡門來了,5萬多守軍在同一條路上,你推我搡,亂成了一堆。從大鏡門往外,沿著河灘、公路,到處都是人。騎兵、步兵、炮兵、駱駝隊、輜重、馬匹,像趕廟會似的,人喊馬嘶,亂成一片。
23日拂曉,華北第3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判明張家口守軍全力向北突圍後,當即下達了圍殲張家口突圍敵軍的命令。
各部得令後紛紛啟程,於23日晚22時左右全部到達了張家口以北的山區地帶。
張家口的北面有兩座大山,即東、西太平山,兩山中間夾著一條寬約500米的河灘,出大鏡門向北延伸到西甸子、朝天窪,約有10公里長。時值寒冬,河灘中間正是冰封的河道,河床左側有一條舊公路,向北一直通往張北。這條公路是敵軍逃跑的必經之路。
孫蘭峰的5萬多守軍以為華北一縱的部隊無力將其阻截,遂一路炮火進攻,一路人慌馬亂地四處奔逃。楊成武見敵人已是軍心大亂,個個都在爭著逃命,立即下令全線追擊。
先後趕到的解放軍各部紛紛衝出山區,猛打猛追。起初時,各部隊還是按著原來的部署展開行動的,等追過大鏡門後,天色已黑,相互之間難以全面照應。只好聽到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趕,看到哪裡有火光,就往哪裡追。各部隊的建制全部打亂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