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的形勢,並觀看了國民黨軍隊的各兵種聯合演習。隨後,巴大維向衛立煌許願:同意另外撥給國民黨軍10個師的武器裝備。
此後,美軍運輸機源源不斷將兵員裝備、糧食、彈藥等運到瀋陽、錦州。
蔣介石不斷找衛立煌協調意見,卻令毛澤東對東北局勢擔心不已。
毛澤東擔心蔣介石一旦說服了衛立煌,將會破壞自己的戰略設想。他希望能將東北的國民黨軍全部拒之關外,原地消滅。否則,如任其撤入華北,不僅將助增國民黨在中原的實力,而且再想尋機殲滅也實為不易。所以,自1948年2月起,毛澤東就指示林彪: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國民黨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攻下錦州以實現“關門打狗”十分關鍵。
然而,此時林彪卻另有想法,整天面對地圖,苦思冥想。毛澤東多次催促他早下進攻錦州的決心,身邊的羅榮桓和劉亞樓也急得團團轉。但林彪不為所動,幾天後,他給毛澤東發了一封冗長的電報,認為錦州城防工事堅固,又有15萬國民黨重兵把守,如同攻打四平一樣,久攻不下,必因敵軍援兵湧至而造成被動。此外,要打15萬人設防的錦州,必須有大規模的重武器,和六七十萬人的後勤供應,這樣龐大的供給需要大量汽車和油料,如果油料耗盡或遭到空襲,大批機械化裝備都將丟給敵人,解放軍也難以安全撤離戰場,只會陷入危險之境。相比之下,長春距解放軍後勤基地最近,且守敵最弱,受援困難,眼下攻打長春方為上策。
電報到了西柏坡,毛澤東拍案而起,大發雷霆:“這個林彪,我看膽子太小,二月份就叫他南下北寧線,兩個月過後,仍然遲遲不動,還要先打長春,不然,我去東北帶兵去!”
周恩來見毛澤東發怒,忙上前勸說:“主席,林彪似乎也有他自己的顧慮,既然他要打長春,就讓他試試吧,同時,更重要的,我們要多加申明南下北寧線的重要性,讓他儘早下定決心。”
毛澤東十分不悅地走了兩個來回,揮了揮手:“也罷,就先讓他試試,不試試,他是不會下決心的。”
4月22日,林彪的計劃勉強得到批准。毛澤東以少見的批評口氣在電報中說:“我們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理由是先打長春較先打他處要有利一些,但絕不是因為先打他處特別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難。你們所說打瀋陽附近之困難,打錦州附近之困難,打錦榆段之困難,以及入關作戰之困難等,有些只是設想的因難,事實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實際的困難,在你們打下長春南下作戰時會要遇著的。特別在長春萬一不能攻克的情況之下更要遇著的。因此,你們自己,特別在幹部中,只應當說在目前情況下先打長春比較有利,不應當強調南下作戰之困難,以免你們自己及幹部在精神上處於被動地位。”
林彪看著電報默默不語。過了許久,他才有氣無力地下了命令:“圍攻長春!”
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集聚於長春城外驚醒了枯坐城頭的鄭洞國。他現在無處求援,國民黨軍佔領的一座座城池早已被解放軍切斷了聯絡。鄭洞國如一頭困獸,在城頭上四處巡視。
“與其坐而捱打,不如主動出擊!”
5月21日,鄭洞國命令新7軍新38師主力和暫61師主動衝出西門,佔領了長春西北30公里處的小鎮。林彪見鄭洞國率先出戰,立即命令一縱和六縱前去迎敵。哪知一出手就碰了個硬釘子,一場惡戰直打到5月24日才將國民黨軍打回城內。
林彪濃眉緊鎖。長春守敵遠不是他想像的那樣不堪一擊,初次交戰,已發現他們實力仍然強大,硬攻長春,目前沒有絕對把握。
5月29日,林彪致電中央:自己對長春之敵估計不足,鄭洞國不僅抵抗堅決,而且工事完備,攻打解放長春,即使付出最重大的傷亡,最後仍可能無法解決戰鬥。此種戰鬥絕非一個猛攻所能拿下,而須逐屋逐堡奪取。因此,建議不再硬攻,改為以一部分兵力對長春久困長圍。
毛澤東仔細看著電報中的內容,又多次向林彪詢問具體情況,最後於6月7日同意了圍困長春的方案。但他同時也指出:圍困長春更要立足於打,而不是圍而不攻。同時,東北人民解放軍更重要的任務是要儘快完成下一步入關作戰或在冀東、錦州地區作戰的準備。
但林彪沒聽進毛澤東的提醒,仍在計算著長春的攻守力量。直到7月20日,他算不出一個有把握的進攻方案,終於將地圖一攤,回電中央:“放棄攻打長春,同意大軍南下。”
毛澤東長出一口氣:“這個林彪轉個彎兒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