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然而,退出長春談何容易?
自1948年5月30日起,林彪屯兵長春,令李天佑一縱和黃永勝六縱把偌大一座長春城早已圍個水洩不通。6月15日,林彪初戰吃力,決意揮師南下,繼而對圍困長春做了重新部署,令肖勁光和肖華全面負責,改派鍾偉十二縱的34、35師和黃永勝六縱的18師擔負具體封鎖任務。
鄭洞國帶著新7軍和60軍被困城中,處境日益艱難。
錦州之戰打響不久,長春外圍的六縱、十二縱也奉命開往開原前線。長春圍城的任務轉交到了剛成立不久的六個獨立師手中。
“這是天賜良機,成功與否,在此一舉!”鄭洞國見長春周圍的正規軍紛紛撤離,突率軍於10月4日起,連續發起兩次突圍,經過三天多的激戰,突圍部隊先後被打回城中。
鄭洞國黯然神傷:此時的長春,飛機不能降落,步兵不能突圍,內外聯絡中斷,真正成了一座死城。
城是死的,人卻是活的。這麼多的活人,糧食從何而來?
為了保證軍隊的供給,鄭洞國在解放軍圍城之初就頒佈了《戰時長春糧食管制辦法》。全面進行市區人口普查和餘糧登記,規定市民只准自留3個月的口糧,其餘的按價賣給市政府以供軍需。居民糧食被徵繳一空。一些奸商乘機勾結不法軍人囤積居奇,導致糧價暴漲。從6月至9月,糧價整整上漲了700倍,且有價無市。
國民黨的飛機日日出動,靠空投來維持這座城市的喘息。可到了7月以後,解放軍配備了高射炮火,控制了長春上空,國民黨軍飛機再也不敢低飛慢飛,只能在離地2;000米以上的高空亂投一氣,然後倉皇逃離。空投物資常常隨風飄落在城外的陣地上。大米、四川榨菜、豬肉或牛肉罐頭,經常成為圍城戰士的額外美味。
越是物資稀少越是容易發生爭端。進入秋季以後,西北風增多,長春空投的物資隨風飄落在60軍防區的比落在新7軍防區的機會增大,兩軍因此經常發生衝突、械鬥。鄭洞國早就下達命令:凡收集的空投糧食,一律交兵團倉庫集存,而後統籌分配。但在這種情況下,有誰還會將到了手的糧食再交出去?甚至每當空投飛機到來時,有些部隊便立即燒火,糧食落到附近馬上撿來倒進鍋裡,待收集者趕來時,生米已煮成了熟飯。
但缺糧的不僅僅是長春,東北的每一座孤城都缺糧。秋深了,而來長春的飛機也越來越少了,空投由數日一次變為基本停止。國民黨軍的存糧日趨減少。部隊由過去的每人每天一斤糧減到半斤、四兩,最後連二兩糧也難以分到。
各種矛盾越來越多地浮出了水面。新7軍因為是嫡系部隊,而且久駐長春,以前就存有大量儲備。60軍卻是當初曾澤生帶著從吉林撤進來的,毫無根基,糧荒嚴重。所以,雖然兩軍同駐市內,但給養供應卻有著明顯的差別。60軍大米與高粱米供應各半,後來則全是高粱米,到最後大部為黃豆,少量高粱米,數量也減少了一半。而新7軍卻吃的全是大米白麵。60軍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高,一些雜牌軍、地方武裝更是牢騷滿腹。有些甚至乘機出城投降。僅從6月25日至9月底,城外解放軍就接收了投誠官兵13;500餘人,約佔長春守軍總人數的1/7。
長春城內軍心動盪,投誠之風四起。這股風從地方武裝吹到正規部隊,從下層士兵吹到高階軍官。
60軍的高層也在這股風中動搖了。
第39節 曾澤生的選擇(2)
60軍來自雲南,原是龍雲的部隊,1946年被蔣介石調到東北。因其不屬於嫡系部隊,處處受到歧視。60軍軍長曾澤生,早年曾在雲南講武堂受訓,後在廣州黃埔軍校學習和任職,參加過北伐戰爭。進入東北以後,轉戰兩年多,看透了蔣軍內部的勾心鬥角,也受夠了非嫡系部隊的不公待遇,早已心存不滿。
如今,長春被困,各種矛盾交織雜亂。曾澤生棄暗投明之心越來越堅決。
9月22日的晚上,同樣是一個蕭條的秋夜。曾澤生經過多日的思想鬥爭,決定把手下的182師師長白肇學和暫21師師長隴耀找來做初步的商量。
可人都到齊了,曾澤生卻突然犯起難來,不知道這件事該怎麼開口說起。他給每個人遞了一支菸,自己卻陷入沉思。
白肇學感到軍長有難言之隱,當即表示:“我們共事多年,平日推心置腹,有何難事我們可以共同商量解決嘛。”
曾澤生這才緩緩地說出:“就是部隊的前途、出路問題。過去我們也談過,現在請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