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4/4 頁)
有些褪色的彩照,死去女子的眼晴,有種特別的魔力……
不對,他認得她。
再看墓碑下面的文字,大部分被灰塵覆蓋,依稀可見“聶青青”三字。
她的墳墓?她死了?怎麼會呢?
檢查墓碑後面的號碼,沒錯。寧小軍想不通,有人購買了冬至夜的超鉑金套餐哭墳服務,卻讓他來為聶青青哭墳,這是——復仇?
她恨過我嗎?
沒有答案。
墓碑上的照片,妹紙(子)的臉,早已化為枯骨與幽靈——“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這首蘇軾的詞,是他和她在高中最愛的。
寧小軍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偉大的電影演員。注意,是演員,但不是明星。他可沒有一張明星臉。而他最擅長的表演專案,既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哭。
記憶中第一次哭,是在爸爸的葬禮上。年輕的媽媽抱著他哭,周圍親戚都說這母子太苦了,尤其小孩子。四歲的寧小軍,哭得驚天地泣鬼神。孤兒寡母,帶孩子的媽媽,脾氣自然不太好,沒事總是打孩子出氣。哭,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似乎每天不哭一場,就不好意思面對人民群眾。考進初中的那年,多次相親失敗後的媽媽,終於如願找到“真命天子”,正興沖沖要再嫁,人家還承諾會給寧小軍做個合格的繼父。結果那男的是個騙子,把媽媽多年積蓄席捲一空。她說到了地獄變成惡鬼也不會放過那個人。媽媽真的去了地獄,吞了幾百片安眠藥自殺了,是否在地下復仇成功就不知道了。寧小軍又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從爸爸的葬禮到媽媽的火化,之後每個清明、冬至、七月半、爸爸的忌日、媽媽的忌日,每年雷打不動的五次上墳……他一次都沒錯過,可以說,別人的童年是學校到家的兩點一線,而寧小軍是學校到家到墓地的三點三線。
到了高中,他開始研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堅信自己會成為一一個偉大的演員,一個不需要靠臉而依靠眼淚出類拔萃的演員。隨時隨地,他都能動情哭泣,哪怕為了某個女生不慎踩死一隻“小強”,為了誰家小孩不小心撒尿淹死一朵小花。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