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第三章初上戰場(3)
下午,作戰參謀侯洪臣和偵察員王新增回來報告:敵人汽車四十八輛、兵力一百人左右,是去大名拉糧食的。按以往規律,車隊將在第三天上午返回邯鄲。鄧政委喜出望外,決定抓住這個送上門的戰機,在交通線上設伏,打擊日軍囂張氣焰,解決物資供應的困難。
伏擊地點選定在成安縣以東的漳河店村。邯大公路在這裡呈東西走向,村東路北,有一大片茂密的高粱地可以隱蔽我設伏部隊和戰馬;並且青紗帳緊挨著公路,是實施近戰、出其不意展開突擊的良好地形。
劉春雷他們這一百來個新兵全都沒有打過仗,鄧永耀政委和耿協福營長反覆叮囑大家:近距離作戰,關鍵在於事先隱蔽好,以迅猛的火力突然殺傷行進中的敵人。首長們還說:這次的戰術是“舍頭打尾”,確定尾部的二十輛車為伏擊的目標。一旦達到目的就迅速撤離戰鬥,防止敵人增援部隊糾纏。
7月21日拂曉,騎兵二、三連利用青紗帳的掩護進入了伏擊陣地,新兵徒步大隊在漳河店村放暗哨,控制戰場周圍環境,任何人許進不許出。而劉春雷他們乘騎分隊的任務則是“守馬樁”①。這一天的“馬樁”在高粱地深處,距離伏擊陣地只有四五十米遠。
上午八點左右,日軍車隊排成一條長蛇從東向西開來,逐漸接近了八路軍的埋伏圈。聽見由遠而近的馬達轟鳴,看見車隊揚起的塵土,“守馬樁”的新兵們十分緊張。“一聽見汽車的聲音就有些慌了,只覺得車子不是在路上開,而是要開到高粱地裡來。”
戰馬是通人性的,士兵的異常情緒立刻影響到了馬匹,馬群也開始騷動起來。
一個人要拽幾匹馬,根本平息不住。馬匹一個勁地動彈,青紗帳“嘩嘩啦啦”直晃盪……
新兵們控制戰馬的經驗本來就不足,慌亂之下,高粱地裡的動靜越來越大,終於讓公路上的鬼子發現了。頓時,日軍汽車喇叭齊鳴,加大油門往前衝,最前面的幾輛車子迅速地衝進了漳河店村口。
漳河店村裡有徒步大隊的戰士,他們的任務是負責警戒,不讓老百姓接近戰場。由於事前沒有打阻擊的思想準備,看見日軍先頭部隊衝到跟前,新兵們嚇壞了,慌亂地四散跑開。十幾個鬼子立刻下車、上房,在屋頂上架起機槍朝高粱地裡打,掩護後面的車隊透過埋伏圈。
子彈掃過來,高粱稈子成片地折斷。有幾匹戰馬被打中了。有個人被打斷了腿,他第一次上戰場,還沒看清楚敵人就殘廢了。
伏擊陣地上的八路軍看見這情況,知道是暴露了,於是也開打。中間的幾部汽車被打癱在路面上,把日軍車隊堵住了,後面的鬼子就趴在汽車底下拼命開槍還擊。二、三連不愧是老紅軍隊伍,頑強勇敢,一聲令下就全上了公路,二連向東衝向後尾車隊;三連向西,往漳河店村子裡衝。
這時候,對八路軍威脅最大的是村口房頂上的那兩挺機槍,鄧永耀政委帶領三連反覆衝鋒。他大腿中彈倒在公路上,仍然堅持著不往下撤,硬是指揮戰士們把村子裡的敵人給趕走了。
高粱地裡,劉春雷攥著步槍,牽著四匹戰馬,既緊張又激動。這時,身旁突然響起了槍聲——小鬼子接近“馬樁”了!乘騎分隊的班排長一邊緊急上前迎敵,一邊命令新兵們趕緊把戰馬拉走,轉移到安全地方去。
那時候腦袋是木的,滿耳朵都是槍聲,也聽見排長在喊話,可就是弄不明白他說話的意思,嚇蒙了。
新兵不挪窩,老兵們只好推著他們走:“別慌別慌!有我們擋著,鬼子過不來,趕快把馬牽到後面去。”劉春雷一不留神被高粱稈子絆了一跟頭。排長李樹茂把拉他起來,隨口罵了句“真笨”,大劉的臉騰地紅了。
這一跤把劉春雷摔清醒了,排長的責備更是傷了他的面子,激起了他的鬥志。他把馬韁繩塞到崔秉志手裡,拎著槍就朝前跑,心想:“叫你當排長的看看,咱新兵打仗也不含糊!”
原來一夥日軍正向我後方迂迴,企圖側擊我軍主力,不料在青紗帳裡撞上了“守馬樁”的八路軍戰士。乘騎分隊的戰鬥骨幹立即還擊。敵人摸不清我方情況,打了一下就撤退了。劉春雷追上去放了兩槍,看見胡彥明得意揚揚地舉著一杆“三八大蓋”,聽說他拼刺刀殺死了一個鬼子,心裡對師兄佩服極了。
第三章初上戰場(4)
又打了一陣,八路軍發現不對勁了。面前的這夥鬼子起碼有兩百多人,兵力比騎兵團兩個主力連的人還要多。如果再打下去,不僅消滅不了日軍車隊,附近縣城的敵人援軍也會趕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