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扯西扯,問他是不是蛇都有音樂細胞,聽見笛子聲就會隨之跳舞?
老人搖搖頭:“蛇哪懂什麼音樂?蛇連耳朵都沒有!”
我驚訝了:“那為啥好多電影裡,印度阿三一吹笛子,眼鏡蛇跟著跳舞呢?”
老人說:“蛇是沒耳朵,但是它很靈敏,能感覺到地面的震動,它是靠這個感覺來‘聽’東西。印度人吹笛子,那是障眼法,其實蛇並聽不到笛子聲,而是根據他拍手、跺腳時的地面震動向上串身子。”
我說:“那蛇會跳舞嗎?我看那些眼鏡蛇身子一扭一扭的,跟跳舞一樣?”
老人說:“蛇直起身子,朝兩邊亂扭,那可不是在跳舞,那是在保持平衡。它要是不這樣一直來回扭身子,身子就站不起來啦!”
老人說:“不要小看蛇,它不光視力和嗅覺發達,對溫度也很敏感。你看它的舌信子不時吞吐出來,其實是在分析空氣中的味道,靠味道就能判斷出來周圍的環境。”
老人指了指前方:“有條蛇剛過去。”
仔細看了看,河灘上有一條淺淺的痕跡,痕跡呈波浪形,泥灘上好多泥土被颳起,像是一根粗糙的木頭劃過一樣,顯得粗拉拉的,原來這就是蛇路。
想想也對,蛇身上長著一層鱗片,蛇就是靠鱗片和地面摩擦,產生的摩擦力遊走,看起來就像波浪一樣,一扭一扭的走,留下的就是這樣波浪一樣粗糙的痕跡。
鼠有鼠路,蛇有蛇道。老鼠經常走的路上,常會有小爪印,蛇經常走的路,通常是光滑的溝條。據說專業捕蛇人,只要看看這蛇路,就能猜出來這蛇有多大,甚至是什麼蛇,然後跟著蛇路,就能逮住這蛇。
我問景老是不是這樣?
景老說差不多吧,他年輕時曾經追趕一條巨蟒,整整追了三個多月。
趙大瞎子吃驚了:“追了叄月?它幹啥不跑?”
景老說:“要是不跑,就不用追三個月了。它一直跑,我就在後面沿著蛇道追。蛇和魚不一樣,魚一鑽到水底下,那誰都抓不到它了。大蛇在水下呆不了多久,就浮上來了,人就在水上面等著捉它。”
我聽著很刺激,忙問景老,這大蛇是怎麼捉的?是下藥還是用蛇餌釣?
景老卻又不肯說話了。
我只好換了一個話題,問他捉蛇只有靠蛇道嗎?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這個景老倒是回覆了,他說捉蛇主要還是靠尋找蛇洞,從蛇洞中抓。“蛇是三月三出洞,九月九蛇進洞,捉蛇一般就在蛇冬眠前後這兩個時間抓。
冬眠前,蛇會有比較大的聚會,這時候蛇都在一起,好抓。冬眠後,蛇一出洞就會趕去交配,這時候也容易抓。”
趙大瞎子說:“俺小時候也喜歡掏蛇,為啥掏了幾個,都是耗子洞?有時候灌老耗子洞,倒是會躥出來了蛇?”
景老說:“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很正常。”見我們不懂,他解釋著,蛇喜歡吃老鼠,所以經常找到老鼠洞,吞食老鼠,佔了鼠洞。而等蛇冬眠後,老鼠會尋找這樣的蛇洞,進去把陷入深度睡眠的蛇吃掉。所以叫蛇鼠各吃對方半年。
趙大瞎子終於明白了,又問,那怎麼看洞裡是蛇還是老耗子呢?
景老說,看看洞口有沒有蛇糞。
蛇愛乾淨,糞都是拉在洞外,有股特殊的腥嗅味。
新鮮蛇糞有點像雞糞,也有點像老鼠糞,顏色為淡黃色或黑褐色。舊蛇糞稍乾燥、發硬,顏色變得淺淡一些。
拿不準的話,就用棍子扒拉扒拉,蛇吃鳥、老鼠等,蛇糞中會有未消化完的爪、毛,老鼠糞不會有這些。
還有,蛇是用身體滑動,所以蛇洞會被蛇身子磨得很光滑。
老鼠洞就很粗糙,上面往往還留著爪子印。
要是冬天,就看洞外面有沒有結蜘蛛網。冬天蛇冬眠,很少出來,蜘蛛都結上網了。老鼠進進出出的,洞口都很光滑。
我們恍然大悟地點點頭,老人卻說,這些都是紙上談兵,說起來頭頭是道,其實沒那麼簡單,沒幾十年功夫還是找不到大蛇的。
說話間,前面就有了一處小溪流,淙淙流淌著,溪水順著一塊大岩石緩緩流下來,形成了一個清新透亮的小瀑布。
趙大瞎子要去那洗把臉,卻被老人攔住了:“別動,這兒有條眼鏡蛇。”
第90章七纏八吊九盤樹,閻王背上蛇纏腰
趙大瞎子愣住了:“蛇?在哪?”
也是,小溪水清澈透明,潭水一眼就看到底,下面只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