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4 頁)
什麼事情?”
沈澤之道:“其實我曾今回去過一回。”
“嗯?什麼意思。”沈銘皺眉問道。
沈澤之道:“還是在關家那一次,是青骨玉讓我回去的,我看到了當時的一些事情,但是並不是很明白。”
沈銘點點頭。
沈澤之道:“這本書中說玄鏡可以看到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是它並沒有描述玄鏡到底長什麼樣子,從哪裡可以找到這種鏡子。”
沈銘聞言笑了:“你啊,那個時候教你這些你不好好學,現在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了。你根本沒有看懂這書裡的意思吧。”
沈澤之聞言有些羞愧的點頭。
沈銘說道:“雖然這本書說這種鏡子叫玄鏡,但是它並不是特指某面鏡子。”
沈澤之不明白,沈銘解釋道:“有年份的古鏡,其實都能達到這種作用。不過除了要有鏡子還有特殊的時間和在事發地點就可以做到。不過書中介紹了一種鏡子,效果是最好的。”
沈澤之道:“四神規矩鏡?”
沈銘點頭。
四神規矩鏡是漢代出土的一種銅鏡,規矩鏡整齊嚴謹的佈局,鏡身上神秘莫測的“tlv”紋飾以及吉祥慶禱的銘文。*
《淮南子·天文訓》中有:“天道曰圓,地道曰方。”道家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在這種宇宙觀的思維指導下來對鏡背佈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維。道家的宇宙觀認為天下分5個方位即東、南、西、北四方加中央,四神規矩鏡背中心的鈕代表著中央,以鈕孔為中心形成子午線分出南、北。道家講五行學說,認為天下萬物都來源於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它們執行的規律。方位即定,四神規矩鏡背紋中的紋飾是嚴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屬性來配置四神各自的位置的。在四個方位的外面,分別由四個神靈守護。這四個守護神便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鏡背紋飾中既然有十二地支,那麼在紋飾的內涵中必然對應十天干。從四神規矩鏡的背紋中配置的四神及十二支所處的位置中,很明確地體現出了天干、地支、四神、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
《山海經·中荒經》雲:“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若從道教的思維去考慮,四神規矩鏡背方框外的四個“t”飾應為四個銅柱。因有了四個天柱頂著,才使得四方的人們安居樂業而不用擔心天會塌下來。在四神規矩鏡背方框的四個角,都分別對著四個“v”形符號紋飾,過去人們將其稱為“規”。在鏡背紋飾中與四個“t”形紋飾正對的“l”形紋飾,被人們稱之為“矩”。*
這種四神規矩鏡在古玩界很受青睞,曾有“一方規矩鏡,不惜擲千金。”的說法。
沈澤之道:“爺爺您的意思說說所有古鏡透過一定的條件都可以製作成玄鏡,但是四神規矩鏡是最好的材料。但是,這種鏡子現在也不好找吧。”
沈銘笑道:“你忘了你爺爺是幹什麼的了嗎?你小子運氣不錯,最近正好有個人有一面四神規矩鏡想要出手。”
沈澤之驚喜道:“真的?”他猶豫道:“這種鏡子應該很貴的吧。”
沈銘擺手道:“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本來就想要這面鏡子,之前已經和他接觸過了。就算你用它做玄鏡也不是損壞它的?”
沈澤之這才點頭,沈銘道:“我們約了下午在店裡見面,你和我一起去吧。”
沈澤之點頭:“好的,爺爺。”
下午爺倆開著車到了沈銘的店裡:品古軒,在這裡看著店的是沈銘的關門弟子秦鉞。
秦鉞見到沈老爺子和沈澤之從車裡下來,立刻放下手裡的東西迎了過去:“師傅,澤之哥。”
沈澤之和秦鉞以前就認識,秦鉞比沈澤之小七八歲,說起來才是二十一二歲的年紀,但是在古玩界已然有了名頭。他小時候和沈澤之關係很好,一直叫沈澤之哥哥。
沈銘問道:“那個人來了嗎?”
秦鉞親手給老爺子泡了茶道:“還沒有,約的時間還沒有到。”
沈銘點點頭,有問了一些店裡的問題,秦鉞一一回答了。
說完店裡的事情,秦鉞才和沈澤之聊上了。沈澤之自從在特案組工作後就特別忙,有的時候一個月半個月見不到人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他最近幾年和秦鉞一年見面很少。但是這並不影響兩個人的感情。秦鉞是沈銘的關門弟子,是從小時候就跟著老爺子,他和沈澤之也算的上發小了。再加上沈銘沒有嫡親的傳人,秦鉞算是繼承沈銘衣缽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