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母親的福安苑。
還沒進門口便聽見屋內的陣陣笑聲,湛允不自覺便輕揚了嘴角,跨進門檻人未至聲先到,“阿續說什麼了呀?逗得孃親這麼開心。”
屋內坐著一個美貌夫人和一個六七歲左右的男孩。男孩長得很是俊秀,眉宇間與美貌夫人頗是相似,一看便知道是母子。
湛夫人共育有二子二女,按大小排行取名湛綏,湛越,湛允和湛續。
長女湛綏是三兄妹的長姐,已經十八歲了,生得聰慧又非常貌美,才華也出眾。
在這泰州城還沒有見過比她優秀的姑娘,至少湛允是這樣覺得的,正因為如此,兩年前二十五歲的年輕帝王永康帝微服至泰州城時,一眼便看中了湛綏,待聖駕回鑾時就留了聖旨納為妃子,初封湛美人,入宮承寵不久之後晉位湛婕妤。
剛剛得知湛綏被皇上看中時家裡人心情很是複雜,既有愁又有喜。
喜當然是在這個皇權至高的年代得了皇上青眼,以後榮華富貴不愁。
愁的是怕她在皇宮出什麼意外,家裡人不在幫不了也安慰不了,此一去便要孤身一人獨自在皇宮生活,雖然就算在京都憑自家的實力也幫不了,但至少同在京都能安心一些。
最後還是湛綏苦苦勸解才堪堪開解了父親母親,又叮囑弟弟妹妹好好照顧爹孃才隨聖駕離開了泰州。
大家都知道湛綏看上去還算平靜,但畢竟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年輕姑娘,自小也沒離開過家人雖然聰慧卻也會彷徨迷茫,為了不讓她太過難受也不敢流露過多的情緒。
湛綏是知府之女初封只是美人,位份不高,但正因為這樣湛家才放心些,自家沒有龐大的實力支撐如果一開始就位份略高又不夠高的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這樣慢慢積累比較安全。
只是進了宮位份不夠,連跟家裡人通訊都不能夠了,兩年來思念越積越深,總盼著能早日有機會相見。
湛夫人見女兒進來連忙招手讓她到身邊來坐著,看到飄雪捧著的托盤就知道女兒又給家裡人做衣服了。
自從她會做針線後便會時不時的做一兩件繡品給家裡人,湛夫人都已經習慣了,只是心疼她,時常叮囑要注意休息,千萬別熬壞了眼睛。
“又給你哥哥做衣裳了,要注意眼睛。”
“娘我省的,這件做了好一段時日才完成的,累不著。”
說完伸手拿過衣裳展開來讓湛夫人參詳,“娘看看如何?”
“嗯,很好,針腳剪裁都很好,樣式也好看,阿越一定會喜歡的。”
湛夫人笑著評價,女兒辛苦做的,兒子敢不喜歡。
“我也覺得姐姐做的衣裳最好看了,你給我做的那件藍色的衣裳我最喜歡了,爹爹也誇過的。”
湛續在家裡的年紀最小,衣裳的尺寸也小,給他做衣裳是最容易的,因此也做的最多,選擇多了難免會有那麼一兩件是特別喜歡的。
☆、第 2 章
母子三人一邊聊天一邊等湛連城和湛越回來用膳。
不用多久父子二人便回來了,湛夫人連忙讓人擺菜,待二人洗手後一家人就坐下吃飯了,雖不是什麼世家大族但用餐禮儀也是不差的,一頓飯下來沒有什麼聲響,連年歲最小的湛續禮儀都做的十足。
用膳過後一家人圍坐在矮榻上談話,湛連城在外是個公正嚴明的官老爺,在家卻是個溫柔體貼的丈夫,和藹可親的慈父。
湛夫人曾經還開玩笑說他為人父太過慈祥,就不怕孩子不怕他而調皮搗蛋嗎?
湛連城卻不以為然,他直言不諱,“我的孩兒聰慧懂事又孝順,不需要那些做出來的嚴明管束才乖巧聽話,少不得磨掉了父子親情得不償失。”
湛連城看到女兒讓人拿著衣裳交給大兒子的小廝,知道她又幫家裡人做針線了,少不得又要囑咐她兩句。
湛越也擔心她累著,便說自己衣裳夠穿不必時時給自己做。
湛允也應了,一家人又坐了好一會才各自回房洗漱就寢。
泰州城因為交通方便,東有運河,西南北三方也有多條陸路通往各州城,所以歷來都是比較富庶的地方,商業貿易也發達。
湛連城在這裡任職了多年也積攢了一定根基,加上湛夫人更是理家的好手,原先並不富有的家財,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已經達到了可觀的數目。
只是湛夫人想著丈夫的官途要更平順些,少不了人脈的疏通,兒子娶媳婦的聘禮,女兒嫁人的嫁妝都需要錢,不知是否要再購置個莊子還是開個鋪子,還是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