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頁)
街面上依舊熱鬧非凡,完全沒有因為郡守遇刺和已經撲滅的大火,而影響遊玩的情緒。。。
事實上,大家都希望這樣熱鬧的日子,應該多出一些事情,那樣,他們在以後平淡的日子裡,會多一些談資。。
到了那個時候,如果有人提到某某仲秋晚上,郡守遇刺。。他們也好有人介面道:那個。。我正在現場。。那刺客端地十分歷害。。只見劍光一閃,十幾個武陵軍,就像被切開的嫩葫蘆一樣,滾了一地。。。
諸如此類的傳言,大抵會在這個仲秋節之後,流傳開去,只是眼前,只怕大多數的人,還並不知情,只會是在事後聽到了這樣的流傳,才會恍然大悟道:難怪那夜,那麼多軍人在人群中走動。。還以為軍人也來逛這秋會呢。。。
通迅並不發達的朝代,在事件發生才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裡,影響也確實極其有限。。街面上行走的人,還能聽到一些風聲,可在一些酒樓裡參加聚會的人們,就沒有什麼訊息可以聽了,甚至連那燒起的大火,也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
此時聚仙樓裡,便聚集著這麼一大幫的人。。在這裡,全城頂尖的才子,差不多都到齊了,大家吟詩頌詞,附庸風雅,席間更有美人相陪,便是那青風樓的天香,今天也出現在這裡,。。。這裡,與外面嘈雜的街頭,宛如二個世界。。
只是這個世界裡,也不太平。。才子與才子之間,大抵是不服氣。。特別是佳人當前,逞一時意氣的年輕人,更是不乏其人。。
隱隱地,涼山詩會的人站到了一處;而其它二大詩會的人,也同仇敵愾地站到了一處。
雖沒有街面上刺客與武陵軍之間真刀真劍地對殺,但其中針鋒相對的意思,還是有那麼一些的。。
這倒顯出天香的作用來,一會這幫幫這邊,一會兒幫幫那邊。。幾句調節的話說下來,倒把氣氛調節的很好。。
王少遊今晚有些低調,一晚上只與身邊的吳宏德,何採臣小聲地說著話。。
趙一白有時也會走過去與幾人親密地交談幾句。。趙一白參加的是東湖詩會,算不上是涼山詩會的人,為了照顧眾人的情緒,他倒不好明目張膽地與王少遊擠在一處。。
那邊林榮與劉建等人,也自有自己的圈子。林榮此刻尚不知道街面上發生的事情,便是那郡守府的大火,他也沒有聽到半點風聲。。
大家一起風花雪月的時候,沒有十分的必要,店主人家,是不會來打擾這幫付了錢的才子們的。。要知道,在座的許多公子,才子,家世可都是很顯赫的,店家可不敢掃了他們的興。。
席上眾人,從見面的生份,經過寒喧之後,便也漸漸地熟絡起來。。幾杯清酒飲過,大家再把七夕詩會上的舊作,翻出來回味一番,談到興起的時候,大家也漸漸地放得開了。。
有人便把自己的新作也放到了這聚會上。。一時間,便把這聚會,又變成了一個詩會。
沒有前輩鴻學在一邊評價,這爭鬥的意味便更加激烈。。大家都是得到認可的才子,因此誰也不服氣誰。。爭論到激烈的時候,便有了一些火氣,也是難免。。
還好大家都是知書達禮之人,便是有了十分的火氣,在這種場合下,也大抵是發作不出來的。。最多也就是一些笑罵暗諷而已。。
其間便有人談論起那首‘鵲橋仙’來。。
“要論起來,倒還是那首‘鵲橋仙’值得一評。。可惜,至今還不知此詞是何人所做。。”
今晚到場的,多數人都可不認為,這詞是蘇三蘇寧遠所作。。
王少遊今天晚上,一直都是很低調。平時,若是這種場合,他是不會屈居人下的。只是今天蘇寧遠蘇公子沒有到場,他便有些興趣姍然的了。
明知道在詩文上,自己是比不上蘇寧遠的。因此心裡面覺得,縱然把現場所有才子都比了下去,那也沒有什麼用處,因此,也就少了些爭名的念頭。
突然聽到有人提到蘇寧遠的‘鵲橋仙’,又見那人,根本不信這詞便是蘇公子所作,一時倒起了不平之心。。
他做學到現在,打心眼裡還從來沒有服過哪個才子。蘇寧遠是第一個讓他佩服的人,這可不僅僅是因為那首‘鵲橋仙’,還有蘇寧遠的為人,還有他那不張揚的性格,這些都是讓他佩服的地方。。。。
在他想來,但凡是有名氣的才子,多半是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質疑的,以已度人,蘇寧遠要在這種場合下,聽到這種話,只怕也會生氣吧。。
儘管蘇寧遠對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