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頁)
次到學院中來。。
說了許多話,最後才說,過二日便要去都城,濟公給他舉薦到一位大人家去做幕僚,先熟悉一下都城的環境,也好準備明年的大考。。
便是有名氣的才子,多半也是要多做準備的,大考不僅考的是才學,考的還是才子們,對朝廷行政的適應能力,但凡是有些希望,可以高中的才子們,往往要提前找好門路,彙集到都城,來賺些名聲,為大考造勢。。
那些匆忙從各地趕來的,慌慌張張應考的學子們,如果沒有過人的才學,只怕在主考官心中已有成見的情況下,很難出頭。。。
以王宇的才氣,雖然已經比較優秀了,但是往各地才子堆裡一放,倒還真不是特別突出,而才學這東西,如果不是高出二三籌,只怕也顯不出來。。因此為了更有把握,先做些鋪墊,不可避免。。
能得到賙濟的推舉,做了體制內的人,這已經是給了王宇,半塊敲門的磚,只要明年大考之前,他能積攢下一些名氣,大考之時,又不考砸,王宇多半能得個進士出身,於是那半塊敲門磚也湊齊了。。
至於什麼時候能放個實缺,到什麼地方任職,這些就不在話下了,有濟公學生的這個身分在那舉著,總歸是有人能使得上力的。。
所以,王宇此去京城,應該說是要大展鴻圖的,少則一年,多則二三年,必然得個實缺。此後,便算是平步青雲了,這種可以料見的未來,也不知道羨煞了多少旁人。。
結伴同去的還有趙一白,何採臣與吳子坤。相比之下,他們幾個,就沒有王宇那麼好運氣了,到了都城,他們幾個,大抵是要找些坐館之類的事情,先穩定下來,再靠著自己的努力,才好有所發展,所以前景並不如王宇那麼明朗。。。
王宇自然也向他發出邀請,大家一起結個伴,往都城去,也好有個照應。
王宇知道蘇三與濟老的關係,在他想來,如果蘇三也能同去,以他的才氣,帶一帶他們,對於他們這些人,都是有利的。。。何況蘇三的親大哥就在都城任職,有蘇三在都城,他心裡也會比較有底。。。
他便笑了笑,只說對大考並不感興趣,不如在家裡,教教孩子,有趣。。
第八十二章,轉眼便是重陽
王宇是知道蘇寧遠性子的,因此也不力勸,只是惋惜了一回。wWw;
大考也要到明年的秋天,時間還早得很,就算他會去參加大考,今年秋天就要準備這些事情,對於他來說,卻是有點浪費時間。
對於大考,他是感興趣的,這古代人考試的過程,他倒很想體驗一回。一個人坐在一個單獨的小隔間,住上個二天二夜,憋出幾段文字,隨後便榜上有名,高中狀元,帶花遊街。
從此後,也就從普通百姓,躍進了龍門,光宗耀祖,飛黃騰達。。。享盡榮華富貴,嘖嘖,這種好事,便是在前一世高考得中狀元,也不可能享受到啊。。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大考得中,便佔著一樣,倒是不知道,如果自己真要是去了,而且又真考上了,會是怎樣的春風得意。。
且看那時,有沒有那個興致吧,反正現在是沒有那個心情節的。。
不過,除王少遊以外的那幾位才子,蘇三倒也是見過的。品性才學都很好,若是沒有推薦,倒是有點可惜。。。不如自己做個順水人情好了。
因此便寫了一封信,把眾才子的人品才學,在信中介紹了一番,讓王宇帶給眾人,到都城之後,交與蘇一安排。。。
想來蘇一是會給自己這個面子的,何況,這也不是什麼壞事,考前對這些才子們照顧一二,若真有得中的,以後也是他的一大助力。。
為官的怕只怕,自己挑中的人才,是些欺世盜名之徒,功不成文不就,萬一惹出什麼禍事出來,反汙了自己的名聲。
有了家裡人推薦,又細說了眾才子的學問人品,有了這個保證,那就大致不差了。。
這封信王宇轉到眾才子手中,眾人難免的又要過來答謝蘇三的厚義。幾人在書院中,吃了頓烤魚,喝了一點老酒,也就算是蘇三給他們辭行了。。。
重陽節前二天,眾人才收拾停當,眾人在酒樓裡又吃了一席,才往都城趕去,。。。
看著這些年輕人,結伴奔向未來,他心裡多少有些失落。。。
這種失落來得有些沒有來由,就好像人生中突然缺少了一點什麼。。。他知道,那是激情。
不過,他現在還沒有做好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