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1/4 頁)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裡,能夠支援自己的兒子放棄學業,放棄功名而投身於匠人行列,投身於他所喜歡的事業,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傾注了一個母親對自己兒子多大的關愛和支援及理解。就是在後世,這樣的母親都非常的少,很少有父母能理解兒nv心中的追求,理解和維護兒nv所鍾愛的東西,像平盛田的阿孃這樣的母親,無疑是偉大的。
平盛田為人很低調,這為他專心學習廚藝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少了許多的干擾。但同時,也正是由於他的低調,使得知道他的人,見過他的人並不多,這就給尋找他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可以想見,如果擄了平盛田走,用yào將其mí昏了之後,只需要找輛馬車大搖大擺的運著走,藉口說是生病或者說是病危需要回家了,都不會有人會有一絲的懷疑。
但從知道平盛田的失蹤和許三父子無關的時候,用狗聞味尋人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狗鼻子是很靈敏,但也是有時間限制的,尤其是尋到許三的當天,還下了不小的一場雨,不要說黑龍,就是哮天犬下凡來了也是無能為力。
日子還是得過,搜尋平盛田下落的工作也沒停下來,但王況已經不報了希望,只能傳令給魏小五,將平盛田的畫像也傳了過去,讓他們的人仔細的留意,尤其是要留意有病人,病人不能動彈,不能言語的車馬動向。
不過許家子藏身在湛盧山卻是給了王況一個將東平縣拉回到和建安步調保持一致的新思路過來。以前王況也不是沒想過要把東平縣發展起來,但後世的松溪在王況的印象中,除了香菇和茶葉外產量比較高外,其他沒聽說有什麼特產,就連湛盧寶劍是出自於東平也是剛剛才聽說的。
但這時候的東平,茶葉的產量連自己縣裡的消耗都不夠,還需要到建寧去採買,香菇的人工栽培別說東平,就是全天下都沒有,而王況也不懂。
雖然這兩年東平也是很自覺的往建安靠,也有人種辣椒種番薯,也有人採紅菇,基本上,當地能發展的副業都發展了,但就是沒有任何一個可以當做拳頭的產品,不能像建寧有蓮子和瓷器,建安有栗子和竹雕,唐興有桂huā金桔和米仁一樣,讓人一說起某個產品就能想到產地。所以,東平的發展一直是建州的末位,等於是拖了建州的後tuǐ,不是縣令不努力,也不是百姓不專注,實在是沒有出彩的地方。
東平縣令姓潘,也是一個朝中無人,在東平縣令這個位置上一呆就是十來年的,如果不是他年紀還不算大,而且東平縣的經濟在旁人看來沒有出頭之日的話,加上他為官還算公正廉明,很得東平百姓的擁戴的話,早就被朝中大佬的子弟給擠掉了。
但是,現在有湛盧寶劍和歐冶子的名頭可以借用,王況再不抓住機會就太過笨了,可以說,如果把東平這個除了建寧外面積最大的縣、除了建安和唐興外,人口最多的縣給發展起來,建州在大唐的東南一帶的地位就能上升很多。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冷兵器時代,一件好兵器對朝廷的重要xìng是不言而而喻的,尤其是東平遠離邊疆地區,縣內崇山峻嶺延綿不絕,除了朝廷外,其他人想進來運兵器運鐵困難重重,實在是一個最好的兵工廠所在之地。
王況自己不能碰兵器,但不代表東平不可以打出好兵器,尤其是有了湛盧寶劍和歐冶子早就在此留名,那麼,東平的匠人經過反覆的mō索,經過建州衙mén的大力支援而恢復了歐冶子大師的技藝,不是沒有可能,誰也不會懷疑到王況的頭上,只會說王況的眼光實在厲害,能抓住重點。
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學生,鑄造,金工和熱處理,這些都是要學的,別的王況不敢保證,但可以保證百疊鍛造法不需要任何的技術改造和裝置改造就可以實現,王況自己的刻刀,雖然沒有用到百疊,但也是有幾十疊的,放在黃良這個曾經隨著李世民征戰天下,見識過無數刀兵的老頭眼裡,一眼就能瞧出是把好刀,可以想象,如果百疊法能推廣出來,那麼東平就將迎來飛速的發展,而王況很早就推出的風箱,能提高爐溫,就更為用百疊法打出大件兵器創造了可能。
第三四0章 另有他人
第三四0章另有他人
只是,王況之前已經很明確的向李業嗣表示過自己不懂刀兵了,所以,要想讓東平的兵器工業發展起來,就必須隱密進行,而且還不能讓人看到新的鍛造工藝是王況提供的。'本章由為您提供'
用什麼辦法呢?靠東平的匠人自己去發掘是不可能,要是能的話,這些年王況月月在講要求各縣發掘本縣特sè,要換了王況是潘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