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1/4 頁)
“咦?路人甲,你站開點,擋著我老頭子了。”路人甲正在唾沫飛濺的講解得起勁,就聽一個聲音在嚷嚷,把路人架嚇了個jī靈,趕忙的往邊上退一步,嘴裡還討好的說道:“瞧您老說的,您老眼神不好,要看哪裡指給某,由某念給您聽就是了。”
說話的老頭子不是別人,正是剛成立的病坊常駐郎中應古杏應郎中,要說這應郎中的來頭也不小,說起來算是贏太醫的同mén師兄,不過他在診病的造詣上不如贏太醫,所以沒能進得了太醫署,這次皇帝下令全國大肆設立病仿,贏老頭就把他師兄給塞過來了。
本來應老頭還老大不樂意,說是建安離長安可遠多了,地處偏僻,肯定是屬於那種窮山惡水之地,這也正是應老頭醫術上沒得進步的很大原因,他的xìng子比較直板,不懂得變通,而作為郎中提高醫術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的辯證恰恰是需要懂得變通的。正因為他不懂得變通,所以都是隻能按方抓yào,只要有現成的病例,他知道的,他才會治,不知道的,他就無從下手了。同樣,也是他這直板的xìng子,使得他要huā上比別人更多的時間用在記yào方上,真正是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建州這些年的聲名大振他卻是不知道,還以為建安是以前那樣的蠻荒。
倒是贏老頭是千許諾萬許諾,說要是師兄到了建安不滿意,自己一定幫他調回到長安病坊來,最不濟,到洛陽病坊也是可以的。好說歹說下,應郎中這才勉為其難的來到了建安,沒想到一來就捨不得走了,為什麼,因為建安的病坊比長安的病坊在規模上沒輸過多少去,而且只要他需要什麼yào,官府衙mén都會第一時間的幫他搞到,這速度,估計整個大唐也只有太醫署才能有得比。
設施和yào品的齊全都還好,關鍵是這裡的資金充足啊,不要說官府會撥款過來,就是建安的民眾時不時的都會捐些銀錢米糧、鹽茶魚rò4∴⑧0㈥5在建安病坊待著,可不比長安差,除了朝廷撥付的薪俸外,州里和縣上還有額外的補貼,加上百姓的捐助,這一加起來,比在長安病坊過得舒服了不知道多少倍去。
雖然應老頭為人直板,這一輩子註定成不了名醫,但架不住他博聞強記下的方子多啊,又有個當太醫正的師弟照應著,看的醫書也要比別人多得多,所以他會治的病就不少,基本上的常見病到他手就是yào到病除,而且他的直板也有個好處,就是沒把握的病就直接說自己不會,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或者難為情的,因此來到建安還不到半年,就很得建安人的嘉許。
路人甲和路人乙自然是不敢得罪應老頭的,他們情知這老頭脾氣耿直,要是自己不小心得罪了,以老頭子的脾氣,絕對能把他們推出病坊外去,那到時候生了病,就只能huā錢去yào堂看病了,故而,路人甲一聽出來是應郎中的聲音,就忙不迭的討好。
“那也成,你個某念念,邊上招貼上寫的啥?某依稀瞧見是個什麼葉子來著。”應老頭也不推辭,既然路人架願意代勞,也省得自己湊近前去眯著眼看,還不一定看得清。
“您老說的是這個麼?哦,那是小東家要找一種作物,說是葉面有皺不平,有絨máo,能利口有清涼的作用的……咦?小東家要找的東西,怎麼某總覺得這麼熟悉呢?莫非是一種yào材?”路人甲念著念著,越念就越覺得這很像是一種東西,但是他沒說出來,這可是個拍應老頭馬屁的絕好機會,不能錯過了。
“聽起來似乎是薄荷,也難為你了,沒想到你竟然也知道薄荷,一般人可不懂。”應老頭越聽越是明白,這要找的東西和仙人茶放一塊,那很明顯的,就是要加進仙人茶裡的,這可不是解暑的好東西麼?為人直板並不代表著他一點點的聯想能力都沒有的,薄荷的yàoxìng,他是一清二楚。(薄荷在孫思邈的《千金方》裡及隋代醫學大家巢元方主編的《諸病源候論》及《四海類聚方》裡都有提到過,由此可見,薄荷早就傳入了中國。)
“原來竟是薄荷,還是您老高明,這一聽就知道,某可就不成了,哎呀,不好,聽說了嗎?”路人甲突然想起一件事,心一急,口頭禪又出來了。
“聽說什麼?”路人乙條件反shè似的想也不想就接了下句。
圍觀的眾人一聽,以為路人甲和路人乙這倆活寶又要賣關子了,正要起鬨,路人甲卻是徑自的往下說了下去:“聽說小東家差了人去長安,說是要找安息人打聽薄荷來著,還許下了百罐頂級辣椒醬,不成不成,大夥讓讓,某這就去稟報給小東家知曉,可莫要耽誤了,平白的讓那安息蠻子得了便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