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1/4 頁)
在安東衛地區,每年秋分之後,可種冬小麥,至明年5月成熟。隨後在穀雨或芒種之間,便可種高梁,到複種小麥前可成熟收割。這樣一來,每戶農家一年可有兩季收穫,這就是李嘯決定一年收兩次糧的做法依據。
而按明朝的種植水平,一畝良田中,可產小麥8鬥,高梁產量略大,可產11鬥左右。而按雄唐所這些中下品質的田地,一畝田地,估計可產小麥5至6鬥,高梁7至8鬥左右。
這樣一來,按最低產量算,每戶人家一年可產小麥75鬥,高梁105鬥,糧食總量為180鬥,李嘯的糧稅政策。要求他們不限品類,只繳納60鬥糧,只佔了每戶產值的三分之一,比起明朝普遍的過半糧食上繳,實在是太優惠了。
而且農戶如果努力改善土地質量,大力施肥精耕細作的話,一年糧食總量絕對會在200鬥以上。這樣一來,糧稅負擔便會更輕省。
這樣的話,從後年開始,李嘯每年可增加780石的糧食收入。雖然相比全軍所需用糧仍舊很少,但這卻是李嘯軍收入增加的開始。
李嘯看到李長材、李忠文等人投來的目光,亦是滿滿的欽佩與感激。
李嘯望著下面群情振奮的新農戶們,繼續大聲說道:“現在下發之田土,為我軍公田。爾等不得棄耕,不得轉賣,如確有家屬不願或不能耕作,可交還地契至民政司,由民政司重新安排新戶耕作。各位聽明白了嗎?”
“明白!”下面又是一片歡欣的叫喊。
“很好。等下由軍前贊畫告訴各位分發農具、種子、和耕牛的細節規定,以及每十戶人家設立里正的安排。”
李嘯下了站臺,讓李長材上臺來和他們講述這些規定。
李長材的規定講完,不知不覺已是黃昏將過。
這時有些新授田的家屬。忍不住想去看看自已的新田地,李長材制止了他們,讓他們今天先去把行李物品打包整理好,告訴他們明天一早。他將會親自帶他們前去選地並安頓。
李嘯把李長材叫過來,告訴他,這些農戶搬過去後。如果當地房屋不夠分,便從馬耆山拆些草棚過去,以便這些農戶能安心定居。
李長才歡喜應諾,然後對李嘯說道:“大人,現在種小麥的農時已過,可去安東衛城進一些粟子來種。粟子成熟期短,耐乾旱,耐瘠薄,極適合在初春之時播種,最多三個月便可收穫,隨後可開始種高梁,等到了秋天後,再安排農戶種小麥吧。”
李嘯點頭道:“此法不錯,就按長材你所說的辦。”
李長材應聲離去,李嘯望著一眾歡欣跳躍而去的授田農戶,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第二天,130戶授田家屬,總共295人,帶上行李包裹,在李長材的率領下,前往雄唐所的那些耕地。
馬耆山剩下的1825名家屬十分羨慕地歡送他們離開。
每個人都在想,他們總算是有個好去處了,自已該會被怎麼安排呢。
這也是李嘯在一直思考的問題,雖然他現在還沒有什麼更好的安排。
又是一週過去了,農戶春耕的各類準備措施皆以完備,李長材親自邀請李嘯前去參加新農戶的春耕儀式。
聞聽得還有春耕儀式,卓那希一臉新奇與興奮,嚷著要與李嘯一起去。李嘯拗不過她,只得帶上。
李嘯換了一身嶄新的衣服,帶著卓那希,連同黃策等一眾護騎,來到農戶定居之地。
熱鬧的鞭炮和喧天的鑼鼓一同響起,好聞的硝煙味飄散開來,從淡淡雲彩中透出的點點陽光,映照著身著新衣服的農戶們,那張張喜氣洋溢生氣勃勃的臉。
卓那希東張西望,這些漢民族的習俗,每一處都讓她感覺驚奇。尤其是那些農戶喜悅歡快的眼神,卓那希以前從未在自家的包衣阿哈處見過。
李長材首先擺開一張桌案,請李嘯為這個新成立的村寨命名。
李嘯想了想,在展開的宣紙上,揮毫潑墨,寫了龍飛鳳舞的“興和村”三字。
看著李嘯鐵劃銀勾的字跡,卓那希望向他的眼神充滿了崇拜。
李長材掂須笑道:“好個興和村,興旺和睦,李大人真真好寓意。我明天便去安東衛城刻成石牌,立於村前。”
眾人皆大笑,李長材隨即宣佈,春耕儀式開始。
鑼鼓與鞭炮立刻高聲大起,濃烈的硝煙薰得卓那希幾乎難以呼吸,看著周圍擁擠的人流,她下意識地抓緊了李嘯的衣襬。
李嘯看到,眾農戶們在震耳的鞭炮與鑼鼓聲中,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