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戶,東聯外援朝鮮,北防崛起的的後金。實在是一處要衝咽喉之地,對明朝來說,能否守衛住旅順,關係到朝廷的興衰。
帶著方勝、馬嶼及另外兩名隨從下得船來的李嘯,望著旅順城那高大的城樓,陷入歷史的遐思。
黃龍,江西南昌人(一說遼東人),原是援遼的下級軍官,錦州大戰中殺敵建功,頗得督師袁崇煥賞識,遷升副總兵。崇禎三年(1630年)原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後,繼任東江總兵。
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7月,皇太極令鑲紅旗固山額真嶽託和正藍旗主德格類共率1萬後金軍精銳,匯同孔有德、耿仲明的1萬多人投降部隊,從陸海兩路合力進攻旅順口。
總兵黃龍率全部守軍奮勇擊敵,經過一番血火惡戰,終因“火藥矢石俱盡”,後繼無援,致遭敗績。在萬分危急中,他料定旅順已難固守,便派部將譚應華攜帶總兵官的印信跨海去山東,並在遺書中寫下“生前不愛五尺軀,死後惟有三尺劍”。譚臨行前,他囑咐:途中如遇敵,就將印信投入海中。安排完畢,崇禎六年七月七日黃龍與其長子黃策親自上陣殺敵,雙雙身被重創而亡。隨後,部下驍將李惟鸞,**其家屬,與項作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等黃龍下屬部將,均在血戰中陣亡。城破之日,旅順男女老幼5302人都成為後金大軍的俘虜。
旅順滄陷後,明朝為表彰黃龍等人保衛旅順口的忠勇行為,下詔“贈龍左都督,賜祭葬,過續其兄之子,予世蔭”,“建祠曰顯忠,惟鸞等附記”。
隨著城門開啟,一聲粗豪爽快的笑聲傳來:“哪位是李千戶,黃某軍務繁忙,有失迎訝,望李千戶莫要見外。”
李嘯一眾人,看到一個身穿華麗冷鍛精鋼痦子甲,頭戴八瓣鳳翅明盔,肩披湖綢織花紅豔披風,足蹬裹鋼重底翹頭戰靴,身材高大,體型魁梧的將領,正大笑著向自已迎面走來。他身邊兩個人陪行,左邊是個年輕英俊,一臉靜肅如沉斂秋水的英武少年。而右邊,則是一名一臉濃密鬚髯,臉皮黝黑,臉上一道猙獰刀疤的粗壯將領。
李嘯心下暗忖,黃龍身邊之人,左邊的當是他的長子黃策,右邊的則定是他的親信部將兼家丁隊長李惟鸞。
黃龍走得近來,李嘯注意到,此人臉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兩個黑色巨大的孔洞。自去年被叛變士兵割去鼻子後,這位東江總兵,那張粗獷滄桑的臉上那兩個可怕的黑色孔洞,便成為了這個總兵的標誌性外觀。
“在下安東衛千戶李嘯,參見黃總兵。”李嘯率眾下跪行禮。
“免禮,免禮,各位速速起身。”黃龍虛扶眾人,待李嘯等人起身後,他親熱地拍拍李嘯的肩膀,感嘆地說道:“某家聽說,李千戶率不足500之數的一眾壯士,渡海攻襲韃子的黃骨島堡,大竟全功,斬得一百多韃子首級而歸,黃某聽聞,極其佩服。今日得見李千戶,果然是龍行虎步,英姿凜然之將才也。“
李嘯笑道:“黃總兵抬愛下官,李嘯何以克當。在下微功,不敢當大人之贊也。”
黃龍搖搖頭:“本將粗人,最喜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之好漢。某之話語,李千戶定是當得。對了,今後若來我處,李千戶可不必如此拘謹穿著官服來見,隨意便好。”
黃龍親近的話語,讓李嘯心頭一暖,其實他一向是個不喜歡穿著官服的人,只是考慮到初次拜見,還是要禮數週全,正式點方好。
李嘯忙道:“黃總兵親近之意,末將心領。”
黃龍大笑,隨後連忙向李嘯介紹同來的長子黃策與家丁隊長李惟鸞,雙方隨即互相致禮。
李嘯注意到,黃策一直在觀察自已,這個僅比自已小一歲的少年勇將,看著自已的眼神中充滿了敬佩與羨慕。
李嘯斂起笑容,沉聲對黃龍說道:“黃總兵,李某來此人,有一事不得不告之大人。”
黃龍做了個手勢,說道:“李千戶,此處風大人多,非言談之所,各位請隨我入府而坐。”
李嘯等人隨黃龍入其府,眾人在客廳坐下後,黃龍告聲罪,與黃策李惟鸞等雲廳外脫了盔甲換了便服進來。給李嘯等人端上茶水之後,黃龍屏退侍人,沉聲對李嘯說道:“李千戶卻有何事相告?”
李嘯沉默地從懷中拿出那個繳獲的盒子,遞給黃龍。
黃龍開啟,臉色頓時大變。他凝視了那個金簪許久,隨後開啟那封密信仔細觀看,閱畢,雙目之中,淚如泉湧。
李嘯臉色未嘗稍變,他平靜地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黃龍。
“那兩名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