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頁)
備的提議幾乎沒有人反對。畢竟來回奔波了這麼多天,大家也都已經夠嗆了。現在一時間沒有機會再擴大戰果,那麼收兵回去也是最合理的選擇了。就連龐統也道:“關隴之地,本乃天下之央,更為大漢西屏,位置可稱重要。然幾經戰火之後,涼州多半郡縣已幾成空城,地雖廣人卻稀。以涼州十郡之眾。人丁不只怕尚不及一漢中。又因主事者幾經更迭,故致人心不穩,叛亂頻仍。此外,西羌、鮮卑亦多有襲擾。故而短時日內。涼州還是不宜用兵,莫如固守屏藩、穩定人心、安撫羌、鮮,如此一者仍可保持對雍、並之威脅,更可贏得休養生息之良機。假以時日,待涼州人心安定。元氣恢復,可平添五萬鐵騎以供大王驅馳。”
龐統向來是比較激進的,但是這次就連他都傾向於休養生息,就更沒有人會反對了。當下劉備先派出百餘名斥候。在確定夏侯淵並未有引軍來犯之後,這才鬆了口氣準備撤軍。此時已經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一月了。這一仗從開始出兵襄陽打到現在,倒也有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
想想也真是夠嗆的啊。一開始是江東內戰,孫權向己方求援,因此這才有了大規模的調兵,佯攻江東然後突然殺向西涼。而比及己方出人意料地攻入關隴之後,卻又面臨著街亭不可守的尷尬局面。最後馬謖不得不出奇計,這才守住了這個咽喉要道。與此同時孫權卻是被曹操給揍了個半死,眼看江東就要盡屬曹操的時候,曹操自己後方卻又出現了茬子。種種波折跌宕起伏,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實在是太刺激了一些,幸好現在已經告一段落了。
於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劉備統籌全域性,做了一系列的新的人事部署。首先以法正為涼州刺史,總領涼州一切軍政要務,馬岱為平西將軍,總督涼州軍事;龐德為安西將軍,兼領南安太守,協助打理涼州的一切軍務;寇封為天水太守,龍驤將軍,把守這個漢中和西涼之間的咽喉。
除此之外,對於馬謖等一系列有功之臣,劉備也是另行封賞。馬超被擢升為徵西將軍,兼領漢中太守;韋康為漢中王國相,蘇則為大司馬祭酒,一同返回漢中聽用;馬謖由尚書擢升為尚書僕射,兼領漢中王軍師,並授關內侯;魏延則是擢升為徵南將軍,另授關內侯。
劉備的這些決策,可以說是兼顧到了所有的方面。涼州初定,因此涼州從上到下的官吏之中,關隴士人任太守者佔據了大半,而作為漢中國的高官,尚書令法正更是兼任了涼州刺史一職,這既是對關隴士人的一種獎賞,亦是一種拉攏與鼓舞。不過,如天水這等要害之地的太守,又以荊州士人,或是自己的信任之臣擔任,這同樣又是對西涼士人的一種鉗制。
對於馬超,劉備當然不放心讓其再涼州獲得實權,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但又怕冷了其心,故任其為漢中太守兼徵西將軍,這既是一種信任,又把他放在了身邊,容易控制,而且又以其弟馬岱和部將龐德督涼州軍事,反又顯示了對他的信任與器重。類似的還有韋康等人,都是授予崇高的虛銜,卻不太予以實權。
此外,在成功奪取西涼之後,劉備集團事實上已經從漢中、西涼、南陽三個方向對關中形成了夾擊,因此下一步肯定是奪取關中了。有鑑於此,劉備也是將己方實力盡可能多地,集中到這三處地方,為接下來的戰事未雨綢繆。
在做出這些人事任命之後,劉備留下三萬精兵,加上收編的一些西涼軍,與法正以及馬岱等人一起駐守西涼,自己則是和馬謖以及張飛等一眾文武,率其餘人馬迴歸西川。等他們回到南鄭的時候,已經是建安十八年的冬季了。不知不覺之間,這一仗打下來,又是花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
看到劉備回來了,一直在後方搞後勤的諸葛亮、黃權和楊洪等人,也是終於鬆了口氣。雖然沒有親臨第一戰線,但是在他們交戰的時間裡,他們這些人忙著保障後勤。也是付出了極大的精力。而且就在最後時刻,南中的一些豪族居然是再度反叛,幸好被安蠻將軍楊鋒儘速撲滅,才沒有引發人心的振盪。但主公長期在外。終究是不太保險的事,現在劉備回來了,大家也是放下心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對劉備此時的退兵感到滿意。就在劉備回到漢中的第二天,吳侯孫權的諸葛瑾,跋山涉水取道交州來到西川,在漢中已經是等候多日了,在得知劉備回來之後。第一時間就求見劉備。
“漢中王啊,現如今曹操先有西涼之敗,是為外患;又有許昌之亂,是為內憂。而漢中王新得西涼之地。士氣正旺,值此曹操內憂外患之際,大王若能揮軍北上,以乘勝追擊之師,攻打內憂外患之敵。必可一舉破敵!”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