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第1/4 頁)
當陳基出門之時,阿弦已飛馬去了。
………
孫思邈先前曾說過崔曄“十二少”。
所謂: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七情六慾淡泊,才是養生關鍵。
當時老神仙還拿了阿弦出來做反比,說她該多跟崔曄學習。
可是,孫老神仙又怎會知道,自從崔曄情繫阿弦後,這所謂的“十二少”,已經漸漸地有向“十二多”演變的趨勢。
阿弦未曾“近朱者赤”,崔曄反而“近墨者黑”。
如果是尋常之人還罷了,偏偏崔曄的身體是曾受過折磨的,本來就極為透虛,仗著他自小根基極佳,且又是這樣淡泊寧靜的心性,所以尚能自控無礙。
但是……
當十二少變成了十二多,就好像正在重新打穩根基的房子忽然遇到了狂風暴雨,山搖地動。
當初借“神安氣海”四個字,將阿弦從黃泉之中帶回,此後種種謀劃奔波,直到昨夜夜雨中宮門之外的五內俱焚,以及回到懷貞坊兩人的一言不合。
像是繃得太緊的琴絃達到極限,所有的一切鬱結到了頂點。
康伯將崔曄帶回後,雖強行點了他的穴道,仍察覺他內息紊亂,氣息微弱。
偏孫老神仙不在長安,康伯無奈之下,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先前崔曄曾為阿弦引見過的同為戶部官員的崔知悌。
崔知悌為崔氏同宗,又跟崔曄私交極好,當然義不容辭,只不過就算他金針渡世,舉世無雙,面對此刻的崔曄,仍有束手無策的悚懼之感。
但崔知悌雖無把握,卻也隱約瞧出了崔曄的症候並不僅僅只是藥石所能醫治的病症,再三思忖琢磨,崔知悌又為康伯引薦了一個人,
這位並非別人,而是諫議大夫明崇儼。
明崇儼一能治人,二能差鬼,如果說除了孫思邈之外、能醫治崔曄的,只怕非此人莫屬。
崔知悌不愧為當世名醫,眼光自也最為準辣,明崇儼果然是最佳人選。
但是,明崇儼雖將崔曄從性命攸關之中救了回來,同時,卻也給了他一個預言。
也正是這個預言,像是把崔曄推入了黑暗冰冷的淵藪。
………
阿弦飛馬來到崔府。
崔府門口家人見了,忙來迎上,阿弦眼中卻一個人都看不見,只是望著前方進府的門。
她一躍而入,闖到了二門,正見崔升迎面而來,見了她,又驚又喜,急忙接住:“阿弦,你怎麼來了?!”
阿弦抓住他:“阿叔呢?”
崔升道:“他先前才去了吏部……之前身子不好,百般勸他不要去了……”
話未說完,阿弦已轉身,重往外而去。崔升叫道:“等等!”
阿弦卻置若罔聞,身影頃刻消失眼前。
崔升深鎖眉頭,暗中忖度:“唉,我最近總是心驚肉跳,可千萬不要有事。”
因知道阿弦這一場來去如風,下人們一定會驚動,只怕內宅也知道了,崔升本是要出門的,一念至此,就先回去安撫盧夫人跟老太太。
其實崔升也不知道,如今崔曄其實並不在吏部。
六部的尚書大人,如工部尚書兼大將軍劉審禮,戶部尚書許圉師等,以及各位侍郎官,跟尚書令,右僕射,以及門下中書省的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等朝中要員,正在商議應對吐蕃之法。
之前吐蕃攻佔了十八羈縻州,佔了安西都護府治所龜茲,軍事要塞的安西四鎮幾乎都被吐蕃侵佔大半。
高宗曾派了阿史那忠為西域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出動五萬餘人欲一舉擊潰吐蕃,誰知行軍失利,反而損失了大批人馬輜重,唐被迫與吐蕃簽訂合約。
但吐蕃跟大唐之間的衝突仍是屢見不鮮,近來,因疏勒軍依附吐蕃,高宗震怒,有意再派兵劍指吐蕃。
一來是統軍人選,二來士兵排程,三是輜重佈置,所以三省六部的人今日齊聚,便是為了此事而謀劃準備。
當然,因為之前的那一場慘敗,朝中不少人是主張維持現狀的,這一場會議起初以爭執是戰還是和開始,最終還是抬出了高宗的旨意而一錘定音,不過,各部仍是各有難處,比如戶部先前因為賑災等才略有些起色,如今又要往外掏銀子,許圉師十分頭疼。
至於在將帥人選上,盧國公程處嗣畢竟是程咬金之子,最看不起那些求和的軟骨頭,因氣不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