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明顯不過,她們是想依據馬奇諾防線和德國進行一場時間漫長的戰爭。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與法國、英國本來就有良好的外交關係,在1939年9月12日波蘭淪陷之後,她們快速進行磋商並達成外交協議,五個國家組成一個架構龐大的遠征軍集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計程車兵開始向馬奇諾防線附近集結,並隨時等待命令展開軍事行動。
然而可笑的是,英、法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備戰不力,雖然在軍隊數量上與德意志第三帝國差不多持平,但是戰鬥力卻是那麼的令人無法信賴
多國盟軍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她們制定的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該計劃重點是防禦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把比利時作為雙方廝殺的主戰場。根據‘D計劃’,聯軍把主力部署在法比邊界北端和法國北部各省,如果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則五國聯軍協同作戰擋住德軍進攻。其他部隊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馬奇諾防線上,如德軍向馬奇諾防線實施正面進攻,則依託堅固的工事進行抵禦。而在中段則自持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只留了戰鬥力較弱的部隊駐守。
德意志國防軍的宗旨一直在強調比敵人犯更少的錯誤就是勝利的保證,嚴謹的作戰思想足以保證在有足夠後勤以及兵源的支援下,絕對會讓德意志雄獅戰無不勝。
帝國心臟柏林在制定進攻法蘭西計劃的同時,統帥部的高層被一個問題給難住了。這個問題在於要不要給予第15集團軍‘斯達克’這個番號。他們已經對這個問題商討了很多次,每次的結果都不盡相同:小斯達克還沒有達到可以用自己名字命名集團軍番號的程度,他需要建立更多的功勳。
最後,統帥部發去電報,允許第三裝甲師擁有‘斯達克師’的番號,第15集團軍的番號暫時擱置,並命令徐陽的部隊進入華沙,強調了一點,那就是給予波蘭人足夠的震撼,讓波蘭人害怕德意志的武力,用武力迫使波蘭人屈服在日爾曼帝國的意志之下;發抖、恐懼,讓波蘭人不敢反抗德意志的統治!
徐陽收到統帥部的電報時,非常開心的笑了,他的同僚們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被統帥部拒絕之後,徐陽為什麼還能笑出來。
“聽說過金字塔嗎?它的根基非常穩固,號稱永遠不倒。”
徐陽那些年輕的支持者們有點懂了,統帥部命令第15集團軍進入華沙是在為自己的領袖創造足夠穩固的根基。
第一個進入萊茵的軍官、第一個以征服者姿態進入敵國首都的將軍……
以後還會有多少個第一?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徐陽不笑了,他嚴肅命令:“我們是首批進入華沙的集團軍,擦亮你們的靴子,備好你們的武器。讓波蘭人在我們的軍步的踏動下身體發抖、神情畏懼、讓他們看見我們就害怕得大聲尖叫!”
第五十章:我們的使命是征服!(二)
華沙的波蘭籍居民的態度是耐人尋味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波蘭民族概況。波蘭一半以上為‘土著’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波蘭人,他們從波蘭建國之後一直以波蘭人自稱,並有驕傲的民族意識。另一半則是後來遷移來的外國人,這些人獲得了波蘭國籍之後,當然也是以波蘭人自稱,但是前面或者後面會加上本來民族的稱呼,比如;波蘭猶太人、波蘭烏克蘭人、波蘭白俄羅斯人……很多很多。
歐洲人一直習慣著一個法則。戰敗者沒有資格要求太多,他們能等待的只是戰勝國對本國提出各種要求。我們可以把歐洲人的這種思想稱呼為‘理智’,這麼做的原因是不想增加傷亡人數,絕對的弱者一直持續反抗只會讓本國人民遭受更大的傷害。
在德軍還沒有進入華沙之前,波蘭警察在上司的命令下配合佔領軍維護起‘德意志的華沙’的治安,其意思是不想給德意志任何藉口來對華沙居民進行武裝鎮壓。這些警察的槍械已經全部上繳,他們現在只有自衛用、或者鞭打人的長棍。
所有波蘭人的思想都是複雜的,因為他們已經被征服了。有一個傳言;羅馬尼亞因為不想得罪德國,把流亡的波蘭政府交給了德意志黨衛軍。不管這個傳言是不是真實的,波蘭人對此已經不再關注了,他們目前首先要思考的將是以後應該怎麼辦?
茫然、手足無措、絕望,這成了波蘭人目前還能做的事情。
在第15集團軍進入波蘭之前,海因裡希率領的30萬武裝已經來到華沙的南郊,海因裡希本人知道自己的領袖將是第一個進入華沙的國防軍將軍時,激動萬分。隨即,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