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頁)
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為自己種下了苦果,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
這一政策的誕生來自於一次世界大戰後,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國。20世紀30年代前,綏靖政策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援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這從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中可以窺見端倪。在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洛迎諾公約中則更具體化了。
到30年代,特別是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後,面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嚴重挑戰,以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代表的英、法、美等國的綏靖主義者,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苟安,不惜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謀求同侵略者妥協,妄圖將禍水引向蘇聯,坐收漁利。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或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德國、聯合王國、法國和義大利考慮到蘇臺德領土割讓給德國在原則上已達成協議,同意於有關上述割讓的下列條款和條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措施,並且透過本協定它們對保證履行本協定所必要的步驟各應負其責任。
內容規定在《慕尼黑協定》簽訂日起,德國國防軍退出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不得破壞目前存在的任何裝置,並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被責成履行撤退,不得損害上述裝置。德國軍隊將分階段佔領德意志人佔優勢的領土。
實際上,德國國防軍並沒有退出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更甚者,有些指揮官命令軍隊繼續武裝戒備前進。國防軍的軍隊成扇形進入蘇臺德地區,迅速佔領了這個有激烈爭議的捷克邊境地區,不久前德國國防軍開進奧地利時的場面在這裡重演。巨大的人群揮舞著‘卐’字旗幟,向街上投鮮花,向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人致意。
蘇臺德地區的國社黨官員也快速動了起來,他們迅速控制住蘇臺德地區的政府部門,很快投入工作。蘇臺德地區對於德國政府來說,是一塊非常有營養的補品,這裡是高密度工業區,兵器產量是英國兵工廠年產量的4。6倍,這一吞併的舉動間接為德意志國防軍挖掘到了一個寶藏,那就是斯柯達兵工廠,德國國防軍發現斯柯達兵工廠設計的T系列坦克十分優秀,這讓國防軍欣喜若狂,激動得不能自己。
希特勒在慕尼黑宣佈一個訊息,他好好看看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的土地,第一站是奧地利的安斯費爾登,他將在那裡發表一次演講,然後乘坐專列經由伊布斯、聖珀爾滕的鐵路前往維也納。
希特勒一直希望回到那個少年時流浪的地方好好看看,他想借此向世界證明,就算是一個曾經潦倒的人,透過努力也可以找到未來,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也可以爬得很高,成為一個國家的主宰!
現在的希特勒顯得意氣風發,他一再的冒險行動的成功,使他在人民心中的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而就在他剛剛宣佈這個行程的時候,希姆萊帶著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找來了。
“我的元首,我們迫切希望您能取消行程!”希姆萊發福了不少。
海德里希馬上拿出一個檔案,說明自己的來意。根據可靠訊息,海德里希的保安處發現衝鋒隊餘孽海因斯近期在國內頻繁活動。
“經過多方的查證,IVD科(保安處調查政權反對者的部門)證實;衝鋒隊餘孽海因斯已經叛國,他三年前曾經潛回國內慕尼黑,不過很快又消失。VI處(情報部門)證實;海因斯與波蘭政府達成了某種協議。”
希特勒臉上的微笑並沒有消失。早在三年前海因斯潛回國內進行聯絡的時候,帝國保安處就已經發覺,沒有進行追捕是想知道海因斯想幹什麼,可得到的事實讓希特勒十分失望;海因斯回到國內之後只短暫的待了三天,沒有任何行動就再次消失了。
希特勒多麼希望海因斯能與容克或者國防軍聯絡,讓保安處抓到容克和國防軍要進行叛變的證據。可惜保安處什麼證據都沒有得到,這不是保安處無能,多方證明;海因斯能夠逃過劫難是國防軍將軍勒布在‘聖地威西’計劃中進行解救,海因斯能夠自由來回穿梭波蘭與德意志,肯定有得到國內的幫助。
希特勒想讓海因斯引出更多的反對者,他一直在進行準備,準備一舉消除國防軍和容克的影響力,解除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那張‘聖地威西協議’壓得他無法喘氣!
現在情況越來明朗了,海因斯肯定跟容克還有國防軍有聯絡,甚至;海因斯可能是容克與國防軍的一顆棋子,這顆棋子的存在是想進行某種威脅。
希特勒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