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武器不是為了內鬥,是在爭取原本應該就屬於我們的榮譽。我們同樣忠誠於國家,有著同樣的抱負,渴望國家永遠繁榮昌盛。”
徐陽在最高統帥部從沒不行舉手禮,他舉起右手,掌心伸展向外,大拇指抵近掌心,其餘4根手指併攏抵至額頭:“榮譽與忠誠!”
第二十四章:瓦爾特·馮·布勞希
第三帝國的清洗進行了五天終於結束了,此次清洗範圍之大勝於1934年的水晶之夜,清洗過程中,蓋世太保總捕獲涉嫌叛國的嫌疑犯多大一萬兩千多人,這些人來自各個行業,被捕的人被關進臨近的集中營,少數在逃跑過程中被擊斃。
清洗行動間接改變了第三帝國的權力構造,一些位置被空了出來,隨即馬上被徐陽的人補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清洗過程中,第三帝國除了少部份機構外,其它機構並沒有因為清洗行動而癱瘓,甚至是清洗行動過後,各個行政部門的效率突然變得高效起來。
一些身在其位,而不做事,只知道貪婪的盜取國家財產的蛀蟲被剷除了。換上年輕富有奮鬥慾望,又對國家充滿熱愛的人接替,行政部門的效率當然會變快。新的血液補充進國家政體運動機器中,充當潤滑油,他們年輕無所畏懼,敢於打破任何古老的傳承。新的、富有活力的年輕人帶著滿腔熱血走上了屬於自己的舞臺,他們在努力,也必然會有回報!
國防軍在這次清洗行動扮演的角色讓人覺得壓抑,在部份將領的授意下,駐紮在第三帝國國內的二線部隊是先反抗,然後是牴觸,演變成無動於衷。
是什麼讓國防軍做出這樣的決議?這裡原本是比利時的首都,比利時淪陷之後,布魯塞爾變成了德佔領區政府的首府。
由於一些無奈的原因,布勞希奇暫時把前線總參謀部設立在布魯塞爾。但是他絕對喜歡布魯塞爾,這裡的建築物和第三帝國國內的建築一樣,也是一棟棟哥特式的建築,這讓很多征戰在外的軍人有一種家鄉的感覺。
隨著戰爭越拖越長,很多從前線退下來的傷兵也選擇布魯塞爾作為修養理想的,原因是布魯塞爾氣候宜人,且比利時淪陷得太快,作為首都。布魯塞爾並沒有被戰火蹂躪,它的風景依然優美。
布魯塞爾市區略呈五角形,名勝古蹟甚多,是歐洲哥特式建築物儲存得比較完整的行政區之一。城區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依坡而建,是主要的行政區,主要名勝有路易十六式建築風格的王宮、皇家廣場、埃格蒙宮、參眾兩院所在的國家宮、皇家圖書館以及一些藝術博物館。
布勞希奇把總參謀部設立在行政區正中央的王宮,從上俯視而下。可以看見市中心的大廣場周圍的中古世紀哥特式建築,正對面是原比利時的市政廳,現今的德佔領區政府辦公大樓。附近還有一些歷史博物館。以及提供人們閒暇時打發時間德天鵝咖啡館。發祥的金融街劇場也是一些比較有特殊意義的景點之一。
布勞希奇站的是一個好位置,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晰的看見東面的各條街區,還有遠處那些被修繕得十分漂亮的坡的草棚。布勞希奇喜歡在閒暇時捧著一杯咖啡,從高處看著下面的人群,此時他就在觀看街道上的德意志士兵在閒逛。
比利時似乎已經承認戰敗的事實?
生活在布魯塞爾的比利時人原本擔心首都淪陷後,德軍會展開報復,他們曾經擔驚受怕的認為。一旦德軍開進布魯塞爾,就會大肆抓捕平民,又或是哄搶一切值錢的東西。
是的,比利時人從來都相信日耳曼人是一群窮的連飯都吃不飽的人,正是因為貧窮,所以日耳曼人才那麼喜歡打仗,比利時人相信英國人的宣傳,他們堅信日耳曼人非常野蠻。至少在一戰時,入侵至比利時境內的日耳曼人的確很野蠻。塹壕戰術把比利時挖得千瘡百孔。
比利時人承認戰敗的事實。但這並不代表比利時人接受他們已經戰敗了。德軍開進布魯塞爾時,比利時人沒有反抗。他們只是站在路旁用仇視的眼神打量德軍,在心裡咒罵這群入侵者下的獄,然後又一方面為自己未來的生存擔憂。
是個人便會有矛盾的思眼睛裡看到的是一群身穿漂亮軍服的軍人,儘管這些軍人在和比利時人交流時顯得意氣風發,一幅勝利者的可惡嘴臉。但是,德軍至少沒有露出猙獰的面孔,把比利時人當奴隸看;德軍入城後,並沒有向英國人宣傳上的那樣,對平民任意勒索,大量逮捕平民又或是任意索取比利時人的財產。
“別給德軍任何肆虐的藉口,在絕對的武力下,真理從來都不存在。”
比利時人十分理智,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