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2/4 頁)
沒錯,就像現今被德意志第三帝國用在戰場上所向睥睨的坦克一樣,蘭徹斯特的戰鬥力方程依然是由英國人首先創造,然後被德意志第三帝國拿來狠狠地蹂躪英國。就像……怎麼說來著?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被大食人(阿拉伯人)拿去運用,再被歐洲人學去,開著戰艦到達亞洲,再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裝著炮彈砸在中國人的腦袋上,由此開啟了辮子王朝的國門。
……,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好吧,思緒混亂,這並不是沒有理由,儘管糾結與沮喪,在徐陽的同意下,第三帝國正式展開了與日本帝國的結盟談判。而今年,入侵中國的日本已經啃咬了大半個中國版圖,在此現狀下,根據反饋回來的情報,中國內部雖然喊著“統一抗戰”的口號,但是各支武裝仍然互相咆哮撕咬。如此現狀下的中國,日本沒有去招惹美國的話,抗戰還需要打一百年,這還是在沒有將自己咬得滅種的前提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宣而戰
世界格局即將面臨改變,做出必要的調整成了必然的現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德意志第三帝國在東方都必需爭取到一個盟友,然而能夠選擇的確是太少。
在1936年以前,德意志所選擇的是擁有龐大人口和原材料的中國,在那一段期間的中德合作從未被終止,以軍火換資源的合作方式一直十分愉快。哪怕是在日本入侵中國之後,德意志與中國的合作都還在繼續,目前還在中央軍的幾個德械師便是最好的證據。
鑑於戰局的發展,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了大半領土,德意志開始對中德合作產生動搖,普遍認為合作已經失去了價值,尋找一個失去大半版圖的盟友沒有利益可言,如此也就將目光轉移到佔領了中國大半版圖的日本身上。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踏上近現代軍事化建設的國家,一直以來表現出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事實上從1937年開始德意志的很多將領和政客都認為在亞洲尋找盟友,那麼亞洲的盟友非日本莫屬。日本已經表現出強悍的軍事實力,他們的海軍更是令人側目,同時雙方也有基本的利益相同點。
戰爭從來都沒有正義與非正義,之所以爆發戰爭根本沒有道義上的任何關係,自從有生靈起始戰爭就從來沒有過停止。戰爭是強大或者弱小的一方為了掠奪利益所產生的碰撞,所謂的“正義”只不過是為了尋找抵抗的勇氣或者侵略的藉口。文字的出現除了提供必要的交流之外,它的作用或許就是用來扭曲事實。
德意志第三帝國在東方尋找盟友是出自於以下的考慮:首先是提供一個新的、充足的原材料進口來源,為一直在準備現在已經爆發的戰爭提供原材料來源;其二,必要的時候為德意志第三帝國分擔來自於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壓力,當德蘇戰爭爆發後與東方的盟友東西合擊;第三,鑑於列強在亞洲殖民地的存在,東方的盟友承擔起戰爭時擊潰列強獲得殖民地控制權的權力,為整個軸心國提供更多更廉價的資源支援。
綜合以上的基本點,值得爭取的只有日本這個亞洲國家,德意志以前所表現出來的不重視或許有來自元首的感情因素,但是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小小因素。整個過程更多的是局勢未明之前的矜持,事實上德意志第三帝國與日本帝國的軍事合作並沒有因為這一點不愉快而停止。
所謂的“局勢未明”所指的是來自於美國的態度,美國沒有停止過向交戰雙方販賣軍火,這也是德意志第三帝國所需要的,哪怕是美國賣給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火比盟國來得少。美國是以利益為核心的國家,註定她只要能夠得到利益就根本不會在乎哪方獲得最終的勝利,在德意志第三帝國佔領波蘭和法國時美國沒有反應也是出自於這點。
戰爭爆發後,德意志第三帝國從來沒有停止對大西洋的無差別攻擊,那時候哪怕美國被擊沉了不計其數的船隻都沒有吭聲,因為那還沒有觸及美國的根本利益。但是,德意志第三帝國近來的軍事行動已經觸及到美國的根本利益,所以美國開始有了動作,美國對盟國支援力度的增加便是最好的證明。
第三帝國開始向南歐進攻,首先攻取了南斯拉夫開啟了協同義大利軍隊向希臘的入侵行動,隨後完全佔領了地中海,基本上控制了地中海這條重要的海上運輸線。如果說軸心國對地中海的歐洲沿海各國入侵只是碰及美國“歐洲協調”的核心,那麼軸心國在非洲戰場就是向美國敲響了警鐘。
美國一直以來十分珍惜本土的資源,他們的開發方式是“由外而內”,也就是說盡量不使用本土的原始資源,用掠奪的方式從海外殖民地輸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