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對於這個好訊息,諸葛亮內心其實還是很高興的,在答應呂蒙的要求後,他就立即派黃光,發訊息給岳丈黃承彥,讓黃家商隊下江東時,把呂蒙的姐姐接到新野來。
同時他還勸說徐庶,把母親和弟弟徐康,一併接到新野來居住,對於諸葛亮這個要求,徐庶深表贊同,現今生活安定的他,自然有能力養活家人。
精明幹練的黃光,以前雖說只是黃家的一名護院頭目,但經過上次江東之行,諸葛亮發現這個人是個人才,所以這次就把他帶在了身邊,並且親自給他挑選了一百名軍士,由他統率,成立了一支斥候隊,由黃光擔任斥候隊都伯。(注:都伯官職名,漢代軍旅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十人為什設什長,五什為隊設都伯,兩隊為屯設屯長,五屯為曲設曲長,兩曲為部設千人督或牙將一名。)
“子旗,何事如此焦急。”諸葛亮在營房內坐定後,開口詢問道。
“大人,這是刺史府送來的文書,讓你準備一下,率兵前往宛城一探張繡的虛實。”衛旌邊說邊把文書遞了過去。
諸葛亮看完文書,神色並沒有太過變化,輕搖著羽扇道:“這事我知道了,勞煩子旗回去告訴兄長他們,無需擔心,這事我自有主意。”
“大人,張繡在宛城足有兩萬兵馬,而且還有一部是西涼鐵騎,我和子瑜(諸葛瑾字子瑜)等人商議之意,是希望大人給刺史大人上書,陳說厲害,千萬不可輕易動兵,否則新野旦夕不保啊。”衛旌遲疑了一下,把他們幾個文官商議的結果,說了出來。
“子旗放心,輕重緩急,我知道,你回去讓大哥他們安心就是。”諸葛亮點頭笑笑,安慰對方說道。
“那某告辭了。”衛旌見諸葛亮已經有計較,遂告辭而去。
望著衛旌離去的背影,諸葛亮遂朝門口的呂凱喊道:“去,請元直先生過來。”現在諸葛均和呂凱兩人,留在諸葛亮帳下,負責整理軍情文書以及傳令等事務。
“子明,你對此事有何看法?”諸葛亮剛才沒有跟衛旌多做交流,是因為他深知,衛旌和大哥諸葛瑾這些文人,政務是好手,但說到行軍打仗方面的事務,他們的心思,向來是主張和平為主的。
呂蒙見諸葛亮詢問,思慮了一下,道:“張繡盤踞南陽多年,又精通戰陣,手下兵強馬壯,劉荊州和曹操都奈何不了他,只憑咱們手中這三千兵馬,若是正面與之交戰,無疑是以卵擊石,沒有絲毫勝算。”
“不錯,呂子明所言不虛,對付張繡,咱們只能智取,不可力敵。”徐庶這會從外面走了進來,撫掌贊同道。
諸葛亮見他們如此一說,點頭道:“對付張繡,目前硬來肯定不行,這點亮也是知道,但現在劉荊州已經下達命令,若我們違抗不出兵,就會落人口實,所以為今之計,只能出兵,但卻不是出戰。”
“好一招出兵卻不出戰,看來孔明你已經有了計策。”徐庶大笑一聲,道:“孔明,說吧,需要我做什麼。”
“知我者,元直也。”諸葛亮輕搖羽扇,道:“年前張繡在宛城斬殺曹操長子曹昂,大將典韋,乃是橫在張繡和曹操之間,一根難以撥出的刺,否則張繡只怕這會就不是猶豫,而是早投降了,所以我要你立即前往宛城,遊說張繡,加深他對曹操的恐懼,消除對我們的敵意,而我領兵徐徐北上,再做主張。”
“此事易耳,我這就去收拾一下,立即北上宛城。”徐庶自信的回道。
“元直,切記,張繡這人並不可怕,但他手下有一謀士賈詡,此人十分了得,要想說服張繡,一定不能疏忽了賈詡,否則大事休矣。”諸葛亮對於漢末有著毒士之稱的賈詡,可是絲毫不陌生,此人的才智計謀,絕對排得上三國謀士的前十名,若是輕視這個人,將會帶來無可估量的後果。
“孔明放心,賈詡這人,某也曾有耳聞,定當謹記。”徐庶鄭重的點了點頭,表示他對此事有了足夠的重視。
徐庶走後,呂蒙望著徐庶的背影,微微有些發呆,這些日子來,他一直跟著諸葛亮身邊,對於諸葛亮的見識才學,他是敬服的五體投地,但對於徐庶,卻不怎麼熟悉,但剛才徐庶三言兩語之間,表現出來的才智膽略,卻不由讓他刮目相看。
以前他跟著姐夫鄧當打仗,向來都是憑著一股子狠勁,打的多時蠻戰,對於戰略佈置,計謀策劃,幾乎是完全忽視的,但現在他才發現,以前自己打的仗,不過都是小打小鬧的戰鬥而已,自己要想成為一名大將軍,那就必須要有運籌帷幄的智謀韜略,由此明悟的呂蒙,終於有了發奮圖強的動力,相信不出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