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 頁)
在身,並且在府邸中還訓練了百名女兵,負責內府護衛職責,儼然自詡為女將軍
不過唯一讓她遺憾的事情,卻是這麼多年來,她那纖細的小腹,始終未漸隆起,未能懷孕,給諸葛亮生下兒女,讓她始終頗為遺憾
這會面對鄒欣兒的提議,孫尚香倒也沒有推辭,當仁不讓的道:“既然諸位姐姐謙讓,小妹就卻之不恭啦”
孫尚香是眾女之中,年紀最小的,而她的乳名又喚作小妹,加上她性格直爽,眾女對她向來關愛禮讓,這會聽到她的話語,自是都微笑的點了點頭
只有黃月英微微皺了下眉頭,輕言道:“小妹弓馬嫻熟,看護夫君左右,自是無礙,但如今夫君貴為楚王,衝鋒陷陣之事,必然甚少,只要不是局勢危急,想必無需擔憂周全之責,到時飲食起居,需要人照顧,這點小妹怕是略有不足
“這樣,吾看咱們姐妹當中,要論性子溫婉,只怕都不如小喬妹妹,難得的是小喬妹妹琴音絕妙,深的夫君喜愛,現今小喬妹妹閒居道觀,莫如讓她隨軍伺候,也好過她孤獨終老,不知妹妹們以為如何?”
“姐姐建議甚好,就這麼辦”甄宓欣然表示同意,大喬等人自然不會反對,紛紛表示贊同
諸葛亮從外走進大堂,聽到幾女的贊同聲,訝異的笑問道:“夫人們,談論何事,這般意見統一啊?”
“自然是好事,這事我們姐妹也一致做出了決議,夫君你只有聽令的份哦”甄宓一臉得意的笑道
到讓諸葛亮頗感好奇起來了,但無論他這麼相詢,幾位夫人都是不鬆口,只是告訴他明日自知
飯桌之上,諸葛亮坐在上首,望著左右的幾位夫人,以及長女諸葛宜,長子諸葛陵,次子諸葛承、幼子諸葛亮瞻,心情頗為舒暢的舉起桌前的酒盅道:“今日咱們一家,就預先吃一頓年夜晚,來日吾即將出徵,今年的年夜飯就不能陪你們一起了,來,這一盅酒,我們大夥一起敬月英,這些年來她為這個家操勞受苦了”
“父王,我們兩個都沒有酒”諸葛瞻和諸葛承二人只有八歲,面前自是沒有擺下酒盅,眼見諸葛亮要向母親敬酒,諸葛瞻不由焦急的起身說道
“父王,瞻弟說的是,向大娘敬酒,怎麼能少了我們兩個?”諸葛承也從板凳上站了起來,一副小大人的模樣說道
“哈哈,吾家兒郎都長大了好,今天允許你們二人喝三盅”諸葛亮大笑一聲,滿意的點了點頭
“多謝父王”兩小子年紀相仿長相也十分相似,走在一起,宛若一對雙胞胎,但二人卻又秉性不同諸葛瞻好武,諸葛承喜文,二人經常為此相爭,吵得臉紅脖子粗,事後卻又依舊親近如故端的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兄弟
敬完黃月英的酒,已經十四歲的諸葛陵,起身端著酒盅道:“父王,孩兒敬您一盅酒,預祝父王旗開得勝,一舉平定中原”
“吾兒吉言,為父心領了,為父出征之後汝需好生向文和先生學習處理政務之事凡事多聽,少說,不可擺世子身份,在家侍奉母親要孝順,對待文武官員要謙恭,切記切記”
諸葛亮飲罷手中之酒,鄭重的囑託了一句長子諸葛陵雖然年少,但長相酷似自己好學謙和,深的朝中文武官員的愛護,為此諸葛亮對自己的這個兒子,也是十分滿意的
此次出征,諸葛亮本來有意帶他出徵的,但賈詡和龐統都表示反對,緣由是諸葛陵尚且年少,這個時候當以學業為主,征伐沙場之事,不宜過早攙和,以免鑄就過重的殺伐之心
諸葛亮想想也是,畢竟天下還未平定,兒子出征的機會還多,沒必要這麼小就去見識戰場血腥
接下來諸葛亮這一大家子,自是其樂融融的吃完了這一頓團圓飯,出落的亭亭玉立的長女諸葛宜,也已經許配給了徐庶之子徐質,若不是因為戰事逼近,年後就要舉行大婚的,不過現今只能等諸葛亮出征歸來之後,再舉行婚禮了
清晨時分,黃月英親自為坐在銅鏡前的諸葛亮梳理髮絲時,赫然發現年近四十的諸葛亮,已經生出了華髮
如今想起當年在隆中二人成婚時的情景,恍若就在昨日,可轉眼卻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他們夫妻二人,都已經步入中年
“夫君,征途漫漫,妾身無以為助,只能遙祝夫君平安,望早日歸來”黃月英眼角有些發酸的伸手撫摸著諸葛亮的臉頰,眼中充滿柔情與不捨
“月英,家中一切就拜託你了,孩子們都還小,該管教定要管教,切莫驕縱,為夫此次出征,多則一年,少則半年便歸”諸葛亮在黃月英為自己戴上玉冠之時,長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