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鬱郁的扭過頭去,打定主意不再主動招惹這個陰險的傢伙了。
其實這一個多月以來,對於曹軍的慘敗他反思過很多,也看過那篇流傳頗廣的《宛城戰記》,結合這段時間的見聞,他不得不承認,劉琮的勝利並非看上去那麼僥倖。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曹昂知道,假以時日,劉琮必將成為父親最強大的敵人。然而知道又能如何呢?
其實對於劉琮,曹昂除了佩服之外,更多的是好奇。而這種好奇隨著他在宛城,在南陽郡內的見聞越發強烈。
如果說屯田之法早已有之,且父親先行實施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那麼將全郡百姓重新編籍,且分別編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等,則讓曹昂深為差異,不明白劉琮是怎麼想到的。
至於霹靂車和神弩車,他倒是沒看到過。劉琮對他縱容不假,可那是生活待遇方面的,事關軍事機密,怎能讓他輕易看到?
劉琮之所以讓曹昂留下來,並且與之交往,是源於後世的大國相處之道。
只有讓對方瞭解自己的實力,才能讓其有所忌憚,所謂增進了解互信,防止誤判而已。
相信曹操若是再想打荊州的主意,就得先掂量掂量了。
另一方面,劉琮也很好奇,既然曹昂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戰死,不知道這個變數會給未來的曹魏帶來怎樣的變化?
也許,會有另一番精彩呢?就是不知道曹丕能鬥得過他嗎?
想到這裡,劉琮再看向曹昂的時候,笑容就更加燦爛了。
而曹昂只覺得脊背發涼,心中很是後悔,剛才自己怎麼就沒有控制住情緒,以至於讓這個傢伙狠狠羞辱了一番呢?
他不會因此而對自己不利吧?曹昂轉過頭對劉琮勉強笑了笑,暗道你的敵手可不是我啊……
第四十二章 鎧為明光初鍛造
五月的鮮花在清晨的微風中輕輕顫動,淯水河邊的棚子裡傳出“叮叮噹噹”的敲打聲。棚子緊挨著一座高大的鐵爐,匠人們緊張的勞作著,揮汗如雨,渾沒注意到一行人自河岸邊的大路走到近前。
老王頭今年五十出頭,因常年打鐵的緣故,身子骨很是硬朗,若不是須發有些花白,看著倒像是四十許人。他站在鐵氈前用小錘敲敲打打,旁邊的徒弟在他敲過的地方狠狠落下大錘,濺起無數細小滾燙的火星。
自從前年老王頭和親家兩家人一起自關中避難,背井離鄉一路到了南陽,才算稍稍穩定下來。老王頭有打鐵的手藝,被官府編入了匠戶,一家老小的吃喝便不發愁了,甚至連住處,都從原來低矮的草窩棚,換成了土房子。
親家老秦是個地道的莊戶人,因此入了民戶,有了田地可種,大兒子就是老王頭的女婿,跟著親家種田,小兒子是個不安分的,來了南陽沒多久便投了軍,據說混的很不差,只是老秦到底有些不高興。
可如今這世道,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還有甚麼好希圖的呢?
去年鬧兵的時候,老王頭跟著匠戶營進了宛城,平時在鐵器作坊裡修整兵器盔甲,偶爾也曾往城頭上瞄過一眼,那一次把老王頭嚇的不輕,回來後連著做了好幾晚惡夢。
被大夥兒傳的神乎其神的劉公子,老王頭倒是經常見到,除了長的高高大大,也沒什麼出奇,不過待人很是和善,連自己這個打鐵的老頭,說起話來都和和氣氣的。
宛城大戰結束後,老王頭所在的匠戶營便留駐在了宛城,前些日子公子——現在大夥兒都叫他將軍了——派人將匠戶營裡的家中老小都接了過來,看來以後要在宛城待些日子了。
只要有活幹,有飯吃,在哪兒不都一樣?
老王頭心氣高,好面子,而且手藝是真不賴,算是營裡數得上號的好鐵匠。
尤其讓他自豪的是,公子每次來匠戶營,但凡到鐵器作坊,必會找自己聊天,雖然說的都是些家長裡短的事兒,可大夥兒都羨慕的緊。
這會兒老王頭的活計,就是公子前些天親自安排的,據說是給莊稼人用的農具,有些物件老王頭大概知道,有些便摸不清楚用途,不過他相信既然是公子交代的,那定然有用,斷不會浪費寶貴的鐵料。
其實這些鐵料多半是戰場上收集回來的,雖然無法修復如新,但用來製作農具還是有些可惜。
正用火鉗夾著料讓徒弟敲打,老王頭忽然看到公子帶了七八人往這裡過來。他眯了眯眼,讓徒弟接著做活,自己匆匆洗了手,在油膩膩的圍裙上擦乾了,剛要出去,就見公子笑眯眯的進了棚子。
“怎麼樣,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