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頁)
兒欲哭無淚啊!”說著說著,這老農竟然又跪了下來。
“老小兒知道,這蝗蟲卵要是長成了蝗蟲,到時候蝗蟲鋪天蓋地的一飛,恐怕糧食什麼的都保不住了。但是這蝗蟲卵在地皮子下面,雞鴨們吃完了地表上的蝗蟲,又刨食起了蝗蟲卵。要知道,這春耕才剛結束不久,今年又是大旱之年,老小兒等人費勁心思力氣種的莊稼,剛剛露頭就被雞鴨在刨食蝗蟲卵的時候霍霍了啊!往往這雞鴨清理完一片地的蝗蟲卵,這一片地的莊稼就毀了啊!”老農說著說著竟然帶上了哭腔。反觀身後幾人也是如此一副模樣,讓黃俊明沉思了起來。
黃俊明承認,這是自己的失誤,光想著滅蝗了,竟然忘了這家禽也是霍霍莊稼的!不說別的就說這雞那刨食吃的習慣,這些剛露出頭的莊稼苗哪能抵擋的住它的爪子!農民對蝗蟲恐懼是因為它們代表著顆粒無收,可是現在這些家禽又和蝗蟲又有什麼區別?毀了莊稼苗,不還是等於顆粒無收嘛?!
————————————————————————————————————
三月份會把更新穩定下來。(未完待續
275 滅蝗艱難
275滅蝗艱難
不對,當時除了說家禽滅蝗還說了青蛙滅蝗之類的話,按說這青蛙滅蝗也應該有所成效啊,據說自去年釋出蝗蟲訊息之後,這青蛙已經被各地官府列為禁止撲殺的動物。幾次行走在外,甚至發現這藥材店中的蟾酥都已經停售了。為此很多醫道還在抱怨過。就算青蛙的撲食量低,但也不至於四處都是蝗蟲迭起的狀況吧?
難道是今年關中大旱,水資源少導致蛙類因為生存條件不足而導致滅蝗不及時?還是現在蝗蟲大多隻是蟲卵而幼蟲成蟲比較少,才使的蛙類滅蝗的進度不顯?造成民眾的恐慌?
黃俊明揉著自己的頭髮,原本整齊箍在法冠中的頭髮變的異常的散亂,頭疼啊。真不知道原本書中所說的那些穿越眾們是怎麼輕而易舉的解決蝗災的。
家禽滅蝗傷了莊家幼苗,蛙類滅蝗又成效不顯,農藥更別說,這東西要不是專門搞這個還真沒人弄得出來,就算是穿越之前搞這個的,也未必能產生好的效果,畢竟現在的生產力等等方面是不可能做到現代的狀況的。
難道說真的將蝗蟲作為一種食材擺在大眾的餐桌上?開玩笑,不提噁心不噁心,就算是在現代,這吃蝗蟲也是剛剛興起,只是人茶餘飯後住嘴的吃食罷了,這大唐全境的蝗災,蝗蟲的數量何止億萬計,大唐又有多少戶的民眾,家家吃蝗蟲可能麼?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就算是家家吃蝗蟲,面對普天該地的蝗蟲能吃的完麼?
雖然說黃俊明算是以一個仙人的身份融入到了大唐,可是骨子裡還是個現代人。在黃俊明的記憶裡還真沒有什麼可以有效的阻擋甚至是消滅蝗蟲的辦法。再怎麼說這現代也沒發生過大規模的蝗災啊。
黃俊明揮手退去正在焦急的等待著答案的幾人,帶上幾名小道。轉身就下了山,不管怎麼說,還是應該去看一看這大唐的蝗災到底是個什麼模樣吧。
長安城下轄的地段很大,作為一國之都,城內雖然聚集了各行各業的人才,但在這長安城外還是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田地。唐以兵建國,以農立國,對於農業的重視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上至皇親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除了奴隸,哪怕是窮的再揭不開鍋的平民百姓,名下也是有那麼一點田地的。
長安城內的居民,與其說是城裡人。但是自家名下的田地也是有的。而這些田地全都安排在了城外。又因為這長安城本就是蝗災區之一。黃俊明下田觀望檢視一番卻是相當必要的。
“文讓,文山,文知你們去田裡看看。發現哪有蝗蟲或是蟲卵,再來叫貧道一聲。”黃俊明在田邊對著身後的三名年輕的道人說道。
這三名道人都是農家孩子出身,對蝗蟲和蝗蟲卵還是有一定的認知的。只是應了一聲,便順著田壟向裡查去。
三名文字輩的道人走後,黃俊明也是蹲在田壟旁翻了翻泥土。這土地似乎剛剛翻過不久,也澆了水。摸上去很鬆散卻並不乾燥。至於蝗蟲卵什麼的倒還真沒發現。應該是剛剛被人處理過。
黃俊明抓著一塊泥土放在手中輕輕揉捻,心裡在不住思索著什麼。突然。就聽到身旁有人說道:“這位道長,請問您在做什麼?”
黃俊明聞聲看去,來人年歲不大,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穿著也十分的樸素,一眼就能看出是個農家少年。那少年見黃俊明看來,顯得有些諾諾的最後半步。隨後又強撞著膽子問道:“道長,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