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十四歲出嫁時,楊堅便向她保證不跟別的女人生孩子。有了這柄尚方寶劍,獨孤皇后毫不猶豫地使自己成為一夫一妻觀念身體力行的維護者,並不惜殺了與丈夫有染的女孩。
此事發生在獨孤皇后將近五十歲的時候,皇帝陛下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據正史記載,滿腔悲憤的隋文帝隻身一人騎馬衝出宮苑,不問路徑闖入山谷二十多里,嚇得宰相高熲和楊素一路追來,攔在馬前苦苦相求才把他勸回宮中。也就在這時,楊堅說了那句名言:朕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5'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皇帝也一樣。
實際上獨孤皇后堪稱隋文帝的賢內助。她本人雖然有很強的執政能力,事實上也糾正了楊堅的不少錯誤決策,卻決不允許自己的家族掌握大權,更不為他們牟取私利或謀求法外開恩。有一次,隋文帝打算寬恕她的一個犯了死罪的母系親屬,皇后的回答是:國家之事,焉可顧私?
這事很可能讓她的親戚們不滿,另一個母系親屬竟然使用巫術來對她進行詛咒。案發之後,獨孤皇后絕食三天向皇帝求情。她說,此人毒害的如果是百姓,當然罪該萬死。既然詛咒的只是妾身,那就請陛下網開一面。'6'
獨孤皇后豈非女中豪傑?
當然。
並且,我們還可以強調一下:這位獨孤皇后正是李淵的親姨媽。此外,唐高祖的竇皇后,唐太宗的長孫皇后,也都是鮮卑人。長孫皇后祖上姓拓跋,因為擔任宗室之長而改姓長孫,竇皇后的舅舅則是赫赫有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可以說,隋唐兩代的皇族早就世代混血,胡漢不分。'7'
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隋唐成了異類。
我們知道,中華帝國主要有三種型別。第一種是華夏民族建立的,比如秦、漢、宋、明。儘管宋人和明人已非純種漢族,也儘管就連兩漢的漢人也早已混血,但在文化心理上卻有著自己的身份認同,即自認為是華夏,是漢人。
這一類,不妨稱之為“華夏王朝”。
另外兩類政權則是由其他民族建立的,其中一類叫滲透王朝(Dynasties of Infiltration),另一類叫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前者有五胡和北魏,後者有元和清。由滲透而轉向征服,是中華史上的重要變化。'8'
隋唐卻既不是作為少數民族滲透到華夏,也不是作為征服者而入主中原。他們的統治者是混血兒,卻又以華夏正宗自居。大唐天子更是兼具雙重身份,對內是唐皇帝,對外是天可汗,對周邊民族的態度則既開放又相容。
這就恐怕只能叫混血王朝(Dynasties of Hybrid)。'9'
混血王朝的建立對中華民族意義重大。我們知道,華夏民族的傳統觀念,歷來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然而混血之後,究竟誰“非我族類”便很難說清,原本就有胡人血統的李唐王朝更不會去刻意區分。再加上唐太宗志向高遠氣度恢宏,一種新的民族政策便在貞觀年間誕生。
政策雖新,伎倆卻是老的,即恩威並施。只不過,漢武帝更喜歡訴諸武力,唐太宗則儘可能施惠施恩。比方說,下嫁公主宗女,開放邊境貿易,招募外族豪酋到朝廷任職,鼓勵戎狄子弟到中國留學。而且,對外族人在任命、賞罰、安置和撫卹諸方面,都與大唐子民一視同仁。
但,最重要的還是羈縻(讀如基迷)。
什麼是羈縻?羈是馬籠頭,縻是牛韁繩,羈縻其實就是放風箏。具體做法,是在歸屬了大唐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定地方行政單位,大的叫都督府,中的叫州,小的叫縣,分別叫羈縻府、羈縻州、羈縻縣,簡稱羈縻州。府的都督和州的刺史,則由當地原來的那些可汗或酋長擔任。'10'
不過,接受了帝國任命的豪酋必須放棄可汗稱號,羈縻州之上也還要再設由漢人任長官的都護府,代表帝國中央行使主權。這就等於把周邊大大小小的汗國和部落,統統變成了大唐的郡縣,山大王般的異族首領們能願意嗎?
願意。因為這一政策,是在東突厥戰敗後大規模普遍實行的。而且,與普通州縣不同,羈縻州的長官可以世襲。原來的部眾仍然由他們統治,所收賦稅也原則上自行支配,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更是一如既往,大唐反倒還要負責保證其安全。這對於戰敗國和附庸國,已是很開明的專制。'11'
開明總比殘暴好,羈縻政策也大獲成功。這是很能讓唐太宗志得意滿的。貞觀二十一年(647)五月,他在翠微殿發表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