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成的花也很成樣子了。她自己對比以前在宮裡做的,那自然是大有不如了。
要知道那時候在皇宮,有的是最好的原料讓自己取用。再加上自己現在是一個七歲孩子的手,還沒有那時候來的靈巧。種種條件都不如,因此也就有了差距。
不過即使是這樣,做出來的絹花也足夠讓一直在一旁看著的趙蓉蓉來的驚歎了——她是眼看著鶯鶯一步步做出來的,一開始還不覺得有什麼,到後來絹花漸漸成型了她才知道有多好!
之前自己從周嫂那裡買下的那一支絹花,喜歡的不得了,然而比起鶯鶯做的,那就是天壤之別。
不過這都是幾日之後的事情了,畢竟做絹花的工序繁雜,趙鶯鶯是一批一批做的,這樣更有效率。從選料開始,到最後成花,沒有幾日,確實不能得。
而王氏,看鶯鶯一連擺弄好幾日,開始還不放在心上,等到花兒出來後也是嘖嘖稱奇:“我小時候學女紅東西,並不比那些差不多年紀的小姐妹差。不過你外婆只嫌棄我手藝粗笨,教了縫縫補補等最粗糙的活計與我,她那些細緻活兒就不教了。那時候我還不服氣來著,現在看鶯姐兒就知道了,真正手巧的該是什麼樣子。”
趙鶯鶯聽的臉紅,她固然算是一個天生手巧的,但能做到現在這樣,那更多是因為比人多活了一輩子。不過王氏不知道,真以為鶯鶯是天賦異稟,只看人家在門口做手工,就學會了做花兒,而且還做的這樣妙。
她接著讚道:“你之前做的好鞋子,縫補的好針線。緊密平整,現在就比我強了!有些事情果然是自有定論的,不能用年歲來看。好孩子,你等著吧,過些日子我讓你外婆看看你的針指,以後你和你外婆學,定然大有出息。”
趙鶯鶯聽的心念一動,她的針線很好,懂得許多別人不懂的繡藝。只是這些東西可不能憑空出現,要是師從外婆這樣的行家,別人說起來也就有了來源,這自然是很好的。
不過這會兒不用著急,這種事只要王氏心裡存了下來,就是早晚的了。現在還是看顧好眼前,趙鶯鶯便指著已經做好的第一批絹花道:“這一批已經做好了,娘幫幫我和大姐姐,幫咱們賣出去吧!”
第21章
“。。。。。。八九歲,漸長成,哥哥弟弟要相親,茶飯酒餚均著吃,莫嫌多少便相爭。到十歲,莫閒行,做鞋縫補要關心,早晚隨著母親坐,不宜無事 出房門。十一歲,是大人,燒茶煮飯要殷勤,剩下功夫還刺繡,花花葉葉要鮮明。。。。。。”
趙家小院住著趙家三兄弟,底下再有孩子,加起來有二十幾口人,這就十分擁擠了。雖然各家有各家的事兒,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又是極親的關係,三家女孩子也有時候坐在一起做針線。
這裡面沒有姐妹針線的那種閒趣,但也沒有因為家裡不和睦而來的劍拔弩張——大人的事是大人的事,對小孩子有影響,但卻不至於到連表面的平和都維持不下去。
大多數是天時好的時候,譬如冬日的暖陽,夏日的清晨,總之就是外頭比家裡舒服的時候,女孩子們把針線笸籮搬到院子裡,再擺上桌椅,圍坐在一起做針線。當中坐在上首的往往是方婆子這個祖母,她也會指導一下孫女們的針線功課。
不過這種指導只能對針線上剛剛發矇的孫女,因為方婆子自己的針線也十分普通,只能說是夠用而已。
這世上的女紅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實用的,一種是不實用的。前者確實是天底下女人家都會的,譬如漿洗,譬如縫補,譬如做簡單衣裳。後者卻不一定了,那往往是極其精巧的手藝,一般人家用不著,也沒地方學會。
方婆子原本是個村女,嫁的也是個村漢,誰知二十四五上下就死了老公守寡。後來討生計不過,跟著自己乾孃學了接生的手藝,然後就四里八鄉地做起接生婆來。這又過了兩年,最後才嫁給趙家三兄弟的爹——據說她在揚州下頭鄉里還有兒女,不過從她改嫁起,再心裡惦念也沒有提起過。
總之就是這麼一個身世,她沒有個女紅好手藝,哪怕是在普通婦人中間也算是手藝較差的那種。孫女中年紀比較大的趙蕙蕙和趙蓉蓉做的鞋腳針指倒是比她還強了呢!
今日黃昏時分倒是聚集了幾個女孩子,有趙鶯鶯大伯家的趙萱萱、趙苓苓,二伯家的趙蕙蕙、趙芳芳、趙芬芬,以及趙蓉蓉、趙鶯鶯。應該說她們這一輩的堂姊妹,只有趙鶯鶯的親妹妹趙芹芹,以及二伯家的堂妹趙蓮蓮、趙芊芊沒有湊上來。而她們三個年紀小,還沒有學針線,不來也是自然的。
幾個女孩子聚在一起做針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