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主公的親近護衛,臣下雖然內心感動,但是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接受的。
王奇無奈,只得叫護送的幾名刀衛對張松嚴加保護,不得出了任何意外。
這幾天,王奇一直只是和大將軍府椽袁紹,主簿陳琳等人一起交遊,並沒有去找黃承彥,雖然其間周瑜和郭嘉都提起過幾次,但都被王奇找了幾個理由搪塞過去了。
卻說這一天,和袁紹同為大將軍椽的劉表劉景升被何進推薦為北中軍候,決定在府中舉行文會進行慶賀。作為京師才子的王奇,自然是在被邀請的行列了。王奇和劉表並不怎麼熟悉,本來不想去的,但是被袁紹和陳琳找上門來了,硬拉著他去參加文會,王奇只得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跟著兩人一起去了。
王奇和二人一起來到劉府,叫門房進去通報,不一會兒,姿貌溫偉的劉表就親自出來迎接了。遠遠的就對著幾人報拳道:
“哈哈!原來是本初,孔璋,季雲三位老弟來了,劉表恭候多時了!”
王奇見他說的親熱,心道,看來現在的劉景升還算有點本事,至少在待人處事上是沒話說的。別看他只是簡單的稱王奇等人的表字,劉表年長几人很多,本來會有點隔閡,但他這樣稱呼會給人一種親切感。
“哈哈!有勞景升兄了!”三人都向劉表作揖行禮,答話卻是由袁紹代表了。雖然在職位上,陳琳要略高於袁紹,爵位上王奇還是眾人之冠,但袁家四世三公,袁紹又年長於幾人,所以還是由喜歡出風頭的袁紹來代表他們。
三人隨著劉表一起走進屋去,由於剛才袁紹陳琳說動王奇多花了一點時間,現在屋裡已經坐了很多人了!
王奇看大部分人都認識,在座還有幾個老熟人,其中的兩個就是袁紹的本家兄弟,表哥山陽太守袁遺袁伯業和堂弟袁術袁公路,還有侍御史鄭泰,郎中張鈞,諫議大夫劉陶等人。
另外還有幾個面生之人,旁邊劉表已經在介紹了,那是和劉表齊名的“江夏八俊”中人:南郡陳翔,字仲麟;同郡範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範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咥,字公孝。袁紹和陳琳聽了忙熱情的上前去見禮。
王奇聽了並不在意,雖然為了自己將來的名聲,也硬著頭皮上前去見了禮,但知道這些人多是好空談之人,也就並沒怎麼放在心上。到是發現正中主位旁還孤零零的坐著一人,並不和旁人交談,引起了王奇的好奇。
此人年約四十幾歲,面目俊朗,氣質非凡,只是一身布衣,顯然是一個沒有功名在身的人。王奇看了心中一動,莫非他就是那個自己想見而又不敢見的人。
第三十四章 願求君女(下)
此時王奇三人已經與那“七俊”見禮完畢,只是袁紹仍熱情的在與那七人攀談,劉表見狀笑道:
“好了!本初!別在纏著他們了,我這兒可不是隻有這麼幾個名士!”
“哦!哪裡還高人?”袁紹馬上回頭問道。
袁紹雖有好士之名,但從他剛才的行動中就可見一斑,對名士固然執禮有加、熱情非凡,但一聽見還有別的名士,就馬上把剛才還恨不得捧在手心的名士扔到了一邊,由此可見,他其實並不是真的尊重這些名士的才能,只不過是好名罷了。
“來!來!待我給你們引薦!”
劉表見袁紹相問,就笑著帶他們三人來到那布衣中年男子身前。此時那男子見劉表過來,已經站了起。劉表指著那人道:
“這位乃是荊州名士黃承彥,與表是連襟,他和襄陽龐德公可是被合稱為荊州兩大名士呀!”
(ps:歷史上劉表此時應該還沒有娶蔡瑁之妹,但為情節需要,決定讓他們提前結親)
三人聽了忙道“久仰久仰”。王奇卻心道,果然是他。
此時劉表亦向黃承彥介紹了袁紹三人。
輪道王奇時,王奇在袁紹等人驚訝的目光中,恭敬的對黃承彥作了一揖。道:
“王奇久聞先生大名!前次在白馬寺就欲拜訪先生,只是恰逢先生去拜訪張司空了,未能得識君顏,今日定要好好向先生請教!”
黃承彥聽了有點尷尬,不知道王奇為什麼會這樣說。要知道,此時王奇京師小才子的聲望,絕對是遠遠高於他這個荊州兩大名士的。真要請教的話,也應該是黃承彥才是。不過他看王奇話說的真誠,不像是故意諷刺,只得顧左右而他言道:
“呃!呵呵!張司空是拙荊的姑父,此次黃某來京師就是給張司空祝壽的!這個,王公子要請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