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第2/4 頁)
位且慢!
哦?平碩王有何事?高啟問到。
你們視宋濂為知己否?
自然。兩人回到。
楚流煙再雲:古人有云,士為知己者死,你二人既然如此重情與宋學士,為何今日只會學古人焚琴煮鶴,卻不思圖救。古人是失知音無奈,無可挽回,你二人如今知己尤存,為何忍心離去撒手不管?
兩人沉默一會,轉過身來,高啟對著楚流煙恭敬行禮:若得平碩王鼎立相助,倒也不是毫無希望,只要能救得宋濂,我兩願竭力全力。
劉基也點了點頭:然也。雖然我三人看似脾氣不合,其實也是學術之分。到了危難之時,難免惺惺相惜。如若能救得宋濂,我等願盡全力。
楚流煙點了點頭:既然如此,兩位先生還請往城中茶館處歇息,我等好好合計合計,縱然最終宋濂如何,我等也算盡人事了。
哈哈,楚王爺果真性情中人,這朋友我等定要深交,他日一起飲酒,走。
三人很快就來到了城裡茶館中,三人找了間幽靜的小包廂,楚流煙面色凝重:宋濂長孫宋慎被牽扯到胡臣相一案中,此案牽連甚廣,危害極大,皇上震怒,徹查徹辦。但是宋濂身為長輩,又隔了一代,宋慎犯的又不是株連九族之罪,根本不應受到牽連。我看是皇上見宋濂乃是大學士並且桀驁不馴,心中氣火難平,所以一併下罪。
高啟點了點頭:王爺分析再理,不過自古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朱元璋是皇帝,他要宋濂死,宋濂如何能活?
劉基一直在邊上一言不發,此時卻搖了搖頭:若說生機,那得皇上點頭,重新赦宋濂死罪。
楚流煙也點頭附和:我也如此想的,這需要有人能左右皇上發言,實在有些困難。
皇后?!高啟二人都想到了這個名字。
楚流煙與馬皇后素有交往,朱元璋那邊也瞭解的很,於是搖頭:若換早個幾年,何需球人,馬皇后片面自詞便能讓皇上收回成命。但是如今則不然。
為何?高啟不明。
如今天下太平,共患難與同富貴有這不一樣的意義。
兩人皆是聰明人,很快就明白了楚流煙隱射的含義。
如此說來,皇后只能作為壓力,那麼我們還需要更加多的壓力來迫使皇上改變主意。劉基分析到。
不僅如此,我想我們還應該多在輿論方面多造壓力。宋濂學認淵博,乃當代名家,如此死去,怕是天下文人心寒啊。
對啊對啊,聯合我兩隻力,召集全部門生,並且聯合各地學士們,想來可以讓皇上退步了。
楚流煙點了點頭,兩人起身準備去了,忽然又被她拉住。
哦?楚王爺是否想到了其他妙法?劉基問到。
非也,只是有一事還想請二老記住。
什麼事?
朱元璋如今剛愎自用,不聽人勸,徐達今日與我勸說於他,他連貶徐達三級,還揚言要斬徐達。我看如果直接進言說要放了宋濂肯定不妥,況且生搬硬套也確實能說出宋濂不是,所以我看這要懂得變通。
如何變通?兩人皆問。
留得青山在。楚流煙很堅定的回到。
對,先保住其性命,可免死罪。再設法增加壓力,使其外放遠送不必吃苦。雖然此法不算上策,但是卻最為穩妥。我等文人只要能溫飽,別無他求。多謝楚王爺了,我等這就走了,楚王爺,其他人那裡,還請你多多操勞了。
兩人告辭,楚流煙見到兩人離去,對宋濂多出三分羨慕起來。如今好友知己,能在危難之中救其於水火,真難得也。
拜別兩人之後楚流煙馬不停蹄,一直到了皇后宮內。這時馬皇后稱病不起,不見生客。
楚流煙走上前去,卻遭阻攔。
王爺,您不能進去,皇后娘娘有吩咐,任誰都不見的。
讓開!小心我斬了你!楚流煙一嚇唬,小宮女嚇的跪倒在地,卻依舊不敢放她進去。
哼,大門不讓走,我就走偏門。楚流煙飛身一縱,頓時翻牆而入。
這下好了,整個寢宮頓時亂了套了,整一雞飛狗跳。
楚流煙往裡趕,這裡可沒什麼武功高強之輩,根本無法攔住她的去路。
楚流煙正得意,忽然眼前一黑,急忙閃身到了一邊,一躍到了房樑上。
我倒是何人,你這丫頭怎淨來添亂,還不快些下來。馬皇后一見楚流煙來,自然喜歡,忙招呼她下來。
我就知道姐姐無病,只是詐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