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1/4 頁)
許多王公大臣呼籲讓袁世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如今正是需要北洋軍的時候。不得不儀仗袁世凱,只有他才能指揮得動北洋六鎮。
沙俄與日本的公使也到處造勢,聲稱兩國支援袁世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如此革命黨人方能被迅速鎮壓。
良弼等人力主暫緩此議,袁世凱野心昭著,不可起用,宣稱“以立憲彌革命。圖救大局。”並且積極運作禁衛軍南下攻擊武漢三鎮。
良弼岡正傲骨,素有大志,是滿人中少有懂軍事的,而且頗有能力。參與了清末一系列振武圖強的軍事活動,“改軍制,練新軍,立軍學,良弼皆主其謀”。
他尤其注意延攬軍事人才,舉凡吳祿貞、哈漢章、沈尚謙、盧靜遠、章遞駿、陳其採、馮耿光、蔣百里等無不延納,與鐵良等被稱為清季干將,有他力主,起用袁世凱之議只能被擱置。
不過朝堂上暗流湧動,仍然有人在四處串聯奔走,由於良弼為人自負而傲上。惜才而厭庸碌,改革過激而得罪許多王公大臣,結果不但大官僚資產階級不喜歡他,連列強也不喜歡他,加上他“常以不得行其志為恨。”所以許多人建議錄奪良弼對禁衛軍的掌控權。
雖然袁世凱沒有在明面上有大動作,但是暗地裡還是在進行大手筆的操控,他所潛居之處開始有形形色色的人來往,其中最多的便是各國外交人員以及北洋軍高層。
眼下時局的焦點便是針對武漢革命軍的討伐。一旦討伐失利,那麼局勢將徹底惡化,蠢蠢欲動的其他各省恐怕會爭先恐後的獨立。
另外一大焦點便是列強開始統一意見,一個正在崛起的南華絕對不能再依靠同出一源的優勢控制中國,那樣的話,可以進行互補的兩國到時候步調一致。不但列強將徹底失去在中國的利益。東方將出現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這股力量將會影響整個世界格局。
雖然從明面上,南華的國力還不如日本。但是許多有識之士都清楚地認識到,假以時日,南華早晚會超過日本,只是在人口上以及教育上落後於日本而以,而得到中國的人口資源以及中國大量財富的南華,將會擁有更加堅實的基礎,發展更為驚人。
袁世凱不僅認清滿清政府如今需要他,列強也將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南下的北洋軍將會聽從他的擺佈,以他的利益為轉移,成為在清廷與革命黨之間的左右逢源重要棋子。
又可以藉著武力打壓革命黨人,又可以挾軍隊自重,從滿清政府身上得到政治好處,如今中國,他反而是最吃得開的。
“這是頭極有政治智慧的老狐狸,如今的中國沒有人能是他的對手。可惜沒人認得清這一點
李秉衡滿腹心事的走在海邊,喃喃自語。他比袁世凱具備了幾大劣勢,列強為了反對他必然要選擇袁世凱這個合適的代理人,大官僚資產階級更是會支援袁世凱,而立憲派半數不想強勢的南華干涉中國內政,革命黨人也忌憚他,將南華視為外國或是化外之邦、藩屬之國的大有人在。
雖然如今局勢看起來從未如此令人鼓舞。全國各地風雨飄搖,滿清政府搖搖欲墜。但是隻有他最為清楚,這都是表象而已,權力到時候都將掌握到舊官僚舊政客手中,他們的背後站著列強、以大官僚大買辦為首的宴僚資產階級反動派以及守舊頑固的立憲派,將來這些妥協軟弱的立憲派許多都將投入到袁世凱反動集團的麾下。
如果能再給他幾年時間,甚至利用歐戰的機會在中國大量興辦實業,扶持民族資產階級,分化官僚資產階級,逐漸得到守舊的立憲派士仲的支援。那麼領導革命的頭銜必然會落到能夠給這些階級帶來好處的南華身上。
可惜了。他處心積慮的謀劃”結果被革命黨人所誤解,連立憲派民主人士也將南華視為洪水猛獸,若不是這幾年在西南的謀劃,不然還真沒有信心應對這亂局。
石清霜默默地跟在後面,兩人漸漸的形成了默契,在四”的朝夕相處也讓兩人好感漸生。
阿曼達勢必在將來的幾年裡受到英目政府的控制,無法回坤甸團聚,石清霜也等不了那麼多年,自己終究是要娶一位正正經經的華人妻子的,這是南華上下的一致要求。
何況自己對她也是頗有愛慕,這是個聰慧高潔,需要自己好好愛護的女子。有她在身旁也能幫上許多忙,這倒不是背叛阿曼達,從英國來的電文中,便能看到高明的應對,他不娶華人妻子,那麼英國政府便不會給她重回自己身邊的機會,所以阿曼達舉薦了頗有好感的石清
。
“你是在為國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