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1/4 頁)
不但是在農業方面,各種糧食以及農作物大量的出口,迅速的為工業積累財富,而且石油與天然氣資源讓英國人也眼饞萬分。
之前的皇家殼牌資產被沒收,讓雙方的關係受到了極大的損害,雖然後來南華政府給英國公司進行了賠償,但是油田與裝置卻不再歸還,也就是說,南華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只能由南華國家或者個人開發。
別人不清楚,僅在咫尺的英國當然清楚南華在煉油上取得的成績,顯示在外的便是石油化工的迅速發展。漸漸的成為了世界一流化工國家。
南華在國土資源上取得的,將是它崛起的有力支援,不用像西方國家一樣,用武力去犁開海外的殖民地,掠奪殖民地資源,來進行資本
累。
南華呢,難道還是在模仿西方國家,進行殖民掠奪?
不會的,這個國家沒有這麼愚蠢。
那麼,他們到底想幹什麼呢?
緬北的槍炮聲再次的震天響起。!~!
..
第297節崖山之後無中華
屍南半島位千中國與南匹次大陸點間,在李秉衡眼中。Www!曲凡“二折不扣的寶地,英國人與法國人在這裡撈取了足夠的好處,而且將來這裡也將由於英法的殖民統治而變得格局複雜,將來更是會變成大國博弈之地,封鎖豐國的一枚重要棋子。
馬六甲海峽打通後,作為中國的封鎖,中南半島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是將來的時局變化誰無法說清。更何況中國西南缺少石油與天然氣。這是致命的缺陷,尤其是在石油時代。
緬甸等地不但石油與天然氣儲量豐富,而且還能將中東石油透過這些地方輸送到中國西南,使得爆發大戰時西南可以保持足夠的委產力,而不是由於能源危機而停頓。
將來既可以將南洋的石油透過海上通道輸送到澳門與廣西,然後轉運到各省,又可以直接從中南半島獲取石油,多了條後路。
作為農業大國與人口大國,糧食資源與水資源將是中國的命脈之一。而中南半島則是大米的韋收之地,著名的糧倉,瀾滄江一湄公河一江帶六國,使得將來必將由於水資源的分配導致中國與中南半島的爭端。
中南半島的資源可謂上天厚賜。許多礦產遠多於號稱地大物博的中國。可以很好的彌補將來西南大工業基地發展起來後資源的不足,加上同樣資源豐富的南洋,將來中華的崛起將無法阻擋。
得到這個印度支那,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列強無法從西面封鎖南華,更加無法封鎖住中國,這個地方地理個置太過重要。
現在說這些也許很遙遠,南華國內也有許多人包括秋謹等人一直在質疑李秉衡的這個決定。在他們看來,在緬甸與印度那麼偏遠的地方去得罪英國人與印度人,不是件戈算的事情。
李秉衡給他們的印象向來是算計到了骨子裡,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可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卻顛覆了以往的形象。
為了西康省的建立,李秉衡也花了大量的心思,雖然這個省幅員遼闊,比四川還要大上兩倍,但是這裡人口稀少,土地貧癮,經濟落後。無異於一個沉重的包袱,滿清朝廷樂得讓溫生有在那裡高度自治,墾荒開礦,在邊境與英國人去軋苗頭。
“如今滿清政府倒臺在即,革命之勢已經不可阻擋,但是,滿清倒臺後,贏弱的民主政府更加依賴於列強,無法擺脫列強的進一步蠶食,法國將西南視為勢力範圍,而英國則將雲南、西藏以及長江流域視為禁離,他們能放過這今天大的機會?”
李秉衡長嘆著,在內閣會議上解釋自己的用意,“我們搶先在緬甸與印度燃起烽火,讓英國徹底斷絕進一步圖謀雲南與西藏的野心,到時候他們自顧不暇,就沒有餘力來干涉我們的革命。而且,同時也能震懾法國。”
“我們需要騰出手來北望,在北方,沙俄與日本,這兩個國家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生死大敵啊!”
在這個時代,中國人對日本人並不是那麼的痛恨,雖然甲午戰爭以及馬關條約使愕日本人成為了又一令中國人仇視的侵略者,但是更多的人開始正視日本,向這個小國學習。
日本在文化上有著先天的吸引力。他們的許多大家族都有漢人的血統,至少背地裡許多日本人都承認。並且沾沾自喜,不過這裡所說的漢人,並不是在滿清鞋虜統治下卑躬屈膝的漢族,而是當年五胡亂華以及歷代戰亂逃亡到日本的漢人。
早在秦、漢時代,就有大量中國人經由朝鮮半島移居日本,他們融合成為日本民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