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部分(第1/4 頁)
這樣,中英於;跳年舊月正式簽定的關於關內外鐵路借款合同才得以實施。英國人金達任總管兼總工程師,這條鐵路的實權,也落到了英國人手中。
年8月改稱京奉鐵路,今年正好至奉天全線通車,雖然《辛丑條約》簽訂後。英、俄兩國交還了大部分的利權。但是目前這條鐵路還沒有全部屬於中國。
收回這條鐵路利權還是較為迫切的,如果想要修建京哈鐵路,必須要在這條鐵路的基礎上修建,只有在確定全部收回這條鐵路後,連線到通遼等地的線路才能
如果強行收回。必然要遭到列強的集體抵制與反撲,這個例子一開,接下來其他鐵路必然要鬧出不少的事端來。
“話是這麼說,但是這幫野心家如此貪婪,必然不願意輕易放棄路權,即便談判又如何?”
說到鐵路,孫中山兩眼都要放出光來。
他的鐵路建設思想在很早時就形成”凹!年他撰寫的《農功》一文中指出:“或雲年來英商集鉅款。招人開墾於般島,欲圖厚利;俄國移民開墾西北,其志不我國與彼屬 連之地,亦雖宜造鐵路,守以重兵,仿古人屯田之法。”
這是孫中山第一次站在國家、民族存亡的高度。提出鐵路救國的思
。
三年後的;燦年,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表現出對鐵路建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的初步認識,萌發了在中國透過發展交通,尤其是建設鐵路。促使商業繁盛來加速中國經濟發展的思想。
他指出:數十年來,泰西各國雖山僻之區亦行鐵軌,故其貨物能轉輸利便,運接靈速;遇一方睏乏,四境濟之,雖有荒旱之災,而無飢謹之患。故凡有鐵路之邦,則全國四通八達,流行無滯;無鐵路之國,動輒掣肘,比之癱疾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視鐵路為命脈矣,豈特便商賈之載運而已哉。
“可惜現有之鐵路不能為我所用,悲哉。”
孫中山撫腕說道:“不管如何,我們都要獨立自主修建鐵路,再苦再難也要修。如美國新舊金山,昔時亦屬荒涼,自築鐵道後。迅速變為繁盛之區。西部也好,東北也好,鐵路都要儘快修起來,哪怕修平行線,都要有自己的鐵路。”
孫中山在這一年。多次談到鐵路,他也認為:“美國開築大鐵道,蠻荒地方變為繁盛之區,美國之所以致富也。”
今年8月,孫中山向李秉衡建議在舊年內為中國建築力萬皂鐵路,並擬議建設三大鐵路幹線:南路:於南海,由廣東而廣西、貴州,走雲南,循四”間道入西藏,繞至天山之南;中路:於揚子江即長江口,由江蘇而安徽,而河南,而陝西、甘肅,越新疆而迄伊犁;北路:於秦皇島。繞遼東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古,以達烏梁海。
孫中山認為選擇這三大幹線作為中國鐵路建設的首批重點的原因有此三線,全國即可聯絡為一種族。三線皆偉線斜行,包括西北兩部五族交通。種族易於同化。三、殖民。
西北交通可實行東南移民政策,且交通便利,則資本家自鹹通願投資,勞動家自遠出傭力,尤收無形殖民之效。四、海道。三路緯線其皆得獨立出海口,可補原有鐵路多平行線,而無獨立出海者之缺。且水陸運輸易於聯絡。”
這個工程太為龐大且簡單了些,而且,目前的中國幾乎無法辦到,雖然李秉衡也很贊同這麼修。
尤其是將鐵路修到西藏、新疆與外蒙的思想,的確讓李秉衡頗為意動,目前這些地方的確需要鐵路,可是,現實是殘酷的,這麼龐大的鐵路計哉沒有很快實現的可能。
多多少少,孫中山的鐵路建設思想受到了詹天佑的影響,就跟詹天結的鐵路修建也受到李秉衡的許多提議影響一般。
京張鐵路可以說是詹天佑一生中最成功的傑作,也是近代中國最能引起自豪的工程技術形象工程,詹天佑是這條鐵路的總工程師,當年開始承擔這個任務時。受到國內外各方面力量的質疑,外國科技界有不少人別有用心地製造了許多懷疑中國工程師能力的輿論,在宣染京張鐵路八達嶺遂道工程的艱難同時,認為中國能修建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誕生,或者說還沒有從船上詹天佑留學回國後曾在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和服役畢業的鐵路工程師能完成此項工程。
李秉衡過去一直很擔心詹天估由於當初袁世凱舉薦他修建京張鐵路而對袁有所好感,但是詹天佑還是選擇了留在了粵漢鐵路以及”漢鐵路的兩個大工地上。
有他在,基本還是放心的。
京張鐵路“中隔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兇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