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第1/4 頁)
可是。西方的這次大戰,使得中國人對西方的痛恨比過去更為炙熱起來,因為他們看到了復仇的希望?
他們更有理由親近同盟國,痛恨協約國。
所以民間除了各種宣傳,工廠企業也在拼命的賺著協約國的錢,幾乎是暴利的在賺,賺到昏天暗地。
眾所周知,中國工業成本低,可是在這戰爭年代,凡走出口的貨物價格絲毫不比美國、日本的貨物低多少,大家都是賺錢,沒有必要為了開拓市場而自己降價,有的是訂單嘩嘩的來。
得到了大量法國、美國資本注入的中國金融市場再一次的降低了存款準備金率,並且成立了專門的貸款監督機構,以防止出現因為銀根過鬆導致的各項問題?
現在的中國有的是資金投入在工業上面,整個中國陷入了一種瘋狂,到處都在辦廠,到處都在投資。
就連鄉間的小地主,幾個農戶,都開始利用自身的積蓄,或是從農村銀行貸款,開辦各種小作坊。
不少地主甚至將自家的地用來修建工廠,出賣或走出租給其他要興辦工廠的實業家,從土地上的出產,完全比不上工業投入。
相應的,為了避免過度的重複建設,國家開始將大量的重工業專案由政府轉交到民間,讓各行各業的人才都能自主創業,彌補期間的空檔。
除此之外,航運業也開始了瘋狂的擴張,現在遠洋航運尤其吃香。
虞洽卿的航運公司便購買了兩家德國航運公司的股份,並且購買了一些船隻,這倒不是在欺負德國人,雙方也是各取所需。
但是問題來了,英國人認為這是中國玩得貓膩,是在暗地裡幫助德國,否則,中國資本家是沒有實力染指規模龐大的德國航運公司的。
朱爾典已經多次被中國政府刺激到,在中國,他得到的都是對大英帝國不利對協約國不利的訊息。
想到那些為了錢不要命的法國人,還在源源不斷的將資金投向中國,不由得一陣痛恨,這是在資敵。
誰知道中國什麼時候就會加入同盟國作戰,大英帝國還佔著香港,至今還堅持一些前清時的不平等條約。
這些都是仇恨的根源,只要大英帝國一天不放下身段,友好的對待中國,那麼中國就會一步步地滑向同盟國,滑向對協約國作戰的深淵。
“那麼,在戰爭時期,難道我們沒有與同盟國交易的權利嗎?”
李秉衡重重的將檔案摔在了桌子上,示意朱爾典認真地察看。
的確,這些都是李秉衡名下的公司與德國航運巨頭簽署的合約,上面明明白白的寫著向他的公司出售股份的條款。
不過,還有密約,這就不是對方可以知道的了。
其實最近從德國得到的幾條船,都是德國皇室名下的產業,是英國人想多了?
“這不可能!”
朱爾典還是不敢置信,一股涼意從他的腳底升起。
如果真是那樣,那說明中國與德國的關係更進一步了,最近德國人一直很熱絡的往中國跑。
英國內閣一直沒有制裁中國。制裁南華,就是考慮到謠口一。斷的在引誘中國與南華加入同蜓國所以想做出此匆甘,鞏回汝一劣勢。
英國國內甚至有交還香港的呼聲,但是卻沒有人理睬,香港是一筆龐大的財富,與新加坡同樣是英國王室的明珠,不可能就這麼的交還。
日本已經正式向同盟國宣戰,目前正在滿太平洋的幫助英國對付德國商船。
不過他們的行動受到了中國與南華的限制,英國國內也有人提出藉此機會將日本也拉入實質性的戰爭,讓他們去與中國、南華好好的打上一場吧;
德國的太平洋艦隊早就不知所蹤,很有可能是被南華保護了起來,成為太平洋乃至印度洋英國商船的巨大威脅。
主戰場戰事不利,連外圍戰場也極為不利,沒有接收到德國的殖民地,沒有對德國海外勢力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這就使得協約國將目光投向了美國,希望美國可以加入到協約國作戰。
的確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是美國明顯是發戰爭財的商人,讓他們來搞軍事那是萬萬不行的,加上對方又與南華有軍事盟約。
什麼事都與南華扯上了關係,這使得無數英國人痛恨南華,同樣痛恨來自南華的商品,尤其是他們的夫人身上的香水、化妝品、美容品、日用品以及服裝、手錶、首飾、絲襪等等。
眼看又是冬天來到,交戰雙方必須在嚴冬之前完成各自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