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第1/4 頁)
此外,平原草場集中,畜牧業發達,地下石油資源豐富。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較平坦的地區。地表廣泛發育著黑鈣土,有機質含量4鰓,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代換性鹽基離子以鈣、鎖為主,屬鹽基飽和土壤,除腐殖質層近於中性外,其他各層為微鹼性,叫值跑之間,質地適中,結構良好,是僅次於黑土的宜農土壤,特別適於甜菜、向日蔡等經濟作物的生長?”
“在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地的山前地帶分佈著沖積洪積臺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帶的波狀臺地,科洛河和訥談爾河之間的奎崗狀臺地。海倫、綏化一帶的平坦傾斜狀臺地以及阿什河以東的丘陵狀臺地等,土壤養分豐富,保水、保肥力強,適合多種作物的生長,是黑龍江省主要的農業土壤資源。”
南京政府公佈的資料非常詳細,甚至還專門派出農業機構在全國各個鄉村進行宣傳。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農業專家們非常的受歡迎,尤其是從四川與南華走出來的實幹家們,他們得到了廣大農民的信賴。
這次政府號召移民東北,開發北大荒,許多的農民在專家們的建議下,毅然的踏上了行程,開始了他們傳奇的一生;
他們所信賴的專家們為他們詳細的描述了三江平原的地理概況:北大荒,也就是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三條大江浩浩蕩蕩,匯流、沖積而成了這塊低平的汰土?
歷史上,三江平原曾經是以狩獵和捕魚為生的滿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國成立前,依然人煙稀少,沼澤遍佈,故有“北大荒”之稱。
北大荒會變成北大倉嗎?
目前的報紙輿論開始了極為熱烈的討論,生產建設兵團的確是一項善政,最主要的是這些兵團既可以開發地方,又可以保衛邊境,而且還是一支準軍事部隊,將來可以作為預備役;
袁世凱卻清楚南京政府這是在剪除他的羽翼,生產建設兵團無疑是適合舊軍隊的?
之前舊軍隊一直在擔心會被淘汰遣散,一旦失去了當兵的資格,那麼他們活著也就沒了什麼奔頭,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麼想的。
而一旦給了他們土四,工。廠他們當乓的身份,那麼他們怎麼混都不繫幹比現業左 比整天提心吊膽好。
袁世凱越來越擔心,南京政府針對他的重擊馬上就要到來。
之前是在等他表態,等他自己開口,可是,他會嗎?
北方的開發建設如火如荼,在西南。也有這麼一群人在為他們的理想而努力著。
巍巍橫斷山滾滾金沙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川滇相接之地一展猙獰劈開了一條大裂谷將深藏於地層的礦產資源托起到離世人腳底最近的地方。
攀枝花地處川滇交界橫斷山脈的形山峽谷東臨四川盆地北連青藏高原南抵金沙河谷荒山凸嶺氣候炎熱。
這裡地理位置奇特地層構造複雜河流眾多均屬長江水系東、南、西三面為金沙江環抱。
《三國演義》的諸葛亮“五月渡滬深入不毛”和“火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生在這裡。自古以來這裡就是蠻夷瘴煙之地直到現在也是水路不通航。
金沙江傳這渾濁的江水含有金沙。很久以來金沙江邊到馬坎坡口一帶就有這樣的傳說,沿河送鐵器走到這裡鐵器都要變得沉重一些。
南京政府目前對外公佈的訊息是,數年前一位地質學家無意中在這裡發現山上散佈的那些黑色石塊就是鐵礦石。
發現鐵礦石後這位地質學家帶著幾名學生扛著簡陋的儀器帶著馬幫忍飢挨餓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大山。
在當地嚮導的引領下他們一行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陸續發現了引處礦點包括倒馬坎、蘭家火山、尖山包包等較大的礦脈。
之後有數家感興趣的投資公司開始在這裡投資建立礦場,歷三年而有成果,目前已經有各方人士開始關注這裡。
這些投資公司提供的鐵礦石標本在國內引起多麼大的轟動,這些歷盡千辛萬苦用騾馬帶出蠻荒深山在多位地質專家的試驗內被現伴生有釩。
而釩這種稀有金屬恰恰是國內鋼鐵工業、軍事工業、汽車工業急需的金屬,包括南華的工業與國防建設急需的五氧化二釩大部分依靠進口。
隨後國家地質院聯合西大地質系對這一帶進行詳細勘探最終用刨月的時間確定這裡擁有7億噸鐵礦石儲量、引乙噸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