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1/4 頁)
這個國傢俱有非凡的潛力,將來會發展到何種地步,值得期待,我們應該分享成果,而不是充滿忌憚的敬而遠之
“我們應該聯合中國來抵制日本,中國與南華加起來的確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尤其是南華在太平洋上對美國的威脅。不過,我們與南華有盟約,不是嗎?而且這個國家取消了最新的造艦計劃,將造船資源大幅度的留給了民用。看看中國吧,這個國家的政府到現在沒有透過造艦計劃”沒有提出海軍建設計劃。多備可愛的國家,他們是在向美國表明他們的態度,他們需要美國這個朋友。”
每次在爭論中國是否會成為美國的威脅時,摩根都會提出中國在海軍建設上的不作為,每次都能讓鐵桿的**分子默不作聲。
“中國是個有著漫長海岸線的國家,但它更是個陸地國家,這個貧窮的國家沒有德國那樣的實力。同時發展陸軍與海軍。即便是德國,兼顧陸海的結果便是,如今的力不從心外強中乾
摩根的話語引起了眾人的鬨笑,在摩根出現的沙龍,總是有著許多的笑料,而這次摩根將要到中國去,也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就連與我們有盟約在身的南華都限制了海軍規模,以此來向美國表達善意,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讓這個國家強大起來呢?這僅僅是針對沙俄與日本那樣的強大。這就夠了。”
這符合美國人的主流意願,中國可以強大,可以與南華一道,成為了沙俄與日本的剋星,但是又不能過分的強大,強大到中國可以在陸地上取代沙俄在廣闊土地上的話語權,在海洋上穩穩的壓制住日本,那樣的話,誰知道野心膨脹的中國會否將目光投向美國呢?
即便美國遠隔重洋。該死的。
不過,這種情況基本不會出現,中國想要強大到同時剋制沙俄與日本,即便按照美國在西進時的發展速度,起碼也需要四十年之久,這還是在沒有外力打斷工業化的情況之下。
在李秉衡的心目中,中國可沒有那麼鱉腳,集要三十年。只需要五個五年計哉,中國就可以躋身於一流強國之列,更何況還有南華。
在後世,中國真正利用起來的,只有刀年,這刀年使得中國在團團圍困之下仍然取得了世界第三經濟規模的成績。
那麼在這個時代,中國沒有理由做的比後世還差。
美國人一直在忌憚中國,但是李秉衡卻並不認為中國會是美國的敵人,中國需要強大的海軍,但是並不需要過度的刺激美國。
所以他一直在秘密的進行著船廠建設,或明或暗的在中國沿海建立造船基地,不僅為歐戰服務,也為自身造艦。
為此他準備了兩年。拖了兩年才開始著手南北統一,原因便是在海路被日本切斷後,中國可以憑藉自身的力量在東北擊敗兩頭餓狼。
目前南華的海軍已經進入了瓶頸,原因便是海軍人才的缺乏,如果繼續盲目擴張,將會造成戰鬥力低下的隱患。
南華有足夠的造艦實力,並且造艦速度越來越快,但是自從“四川”級超級戰列艦服役後,南但一直沒有開始新一級超級戰列艦的建造,而是開始了4萬噸級超級油輪的建造。
無論如何,這都是場創舉,不僅對南華的石油工業,還是對南華楗造艦工業。
只有李秉衡清楚,這是在為航母的建造積累經驗。
超級戰列艦並不會很快淘汰,南華仍然需要建造新的超級戰列艦,但不是現在,而且目前兩條超級戰列艦兩條戰列巡洋艦基本足夠保護南華與中國的航道。
即便一戰開打後,日本會產生獨霸中國的野心,但是它並沒有能力對中國發起全面戰爭,這對他們沒好處,得不償失,在別人在打仗時發戰爭財才是最主要的。
南華與中國的聯合艦隊有足夠的實力遏制日本發動全面戰爭的野心,即便要打,也是區域性戰爭,而且牽扯不到海軍決戰。
如果要打全面戰爭。那麼必定是先海後路,切斷南華與中國的聯絡,削弱中國的戰爭潛力。這樣才是上策。
但走進行海軍決戰。這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所以只能是區域性戰爭,也就是在東北的戰爭。
李秉衡分梯的很透徹。所以他才放任沙俄武力干涉,放任日本向袁世凱漫天要價。
算下來,這場仗打的很值得,軍費基本有人買單,而且還能鍛鍊磨合軍隊,奪回被侵佔的國土與權益
洛克菲勒家族的代表並沒有先到南京,而是先去了坤甸。在那裡的造船廠,他們下了兩條4萬噸級油輪的單子。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