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第4/4 頁)
戰爭和災難。
李秉衡一直在關注著德國納粹黨的一舉一動,也在關照威廉二世在加緊進行普魯士的經濟建設同時小多注意魏瑪共和國的動向,尤其是納粹黨對德國政界的影響。
雖然普魯士王國從德國分離出去。但是並沒有影響德國人的民族感情。至今絕大多數的德國人都認為普魯士王國依然是德國的一部分,與過去一般無二。
他們也還是認可霍亨索倫家族對德國的影響力,卓竟,普魯士王國蒸蒸日上的經濟形勢,極大地刺激了魏瑪共和國治下的德國人民。
加上戰敗國的悲哀與恥辱滲透到了他們的骨子裡,他們無比的懷念德意志帝國時代。
是的,雖然魏瑪共和國沿用了德意志帝國的國號,但是在德國人民的心中,德意志帝國已經死去,或者在普魯士王國身上重生,總之與魏瑪共和國是不沾邊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怕是天皇老子都無法理清德國的內部關係,似乎也沒有人能夠阻擋德國人民的民族尊嚴之找回。
這就是戰爭的誘因,深埋在了地底,早晚都要爆物,F!~!
..
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
月,柯力復宵布不再連任,這引了各派政治人躍活動熱潮。wWW!
本來李秉衡想利用在美國的政治勢力推動柯立芝連任的,但是看到胡佛的上躥下跳,他改變了主意。
說實話,胡佛是李秉衡最為厭惡的美國總統,當年中國山西福公司就跟他有關,這個充滿著銅臭味的商人總統,只會追求**裸的利益。
可是,正是這位總統任上,生了後世舉世聞名的一場經濟危機。
李秉衡很有把握,只要胡佛上臺,這位後世歷史上最為倒黴的美國總統就逃不掉杯具的宿命。
相比美國的政局,蘇俄顯然耍簡單的多。
口月蘇俄黨的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後,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先後開除出黨。
斯大林徹底的消滅了反對派,將權力緊緊的抓在了自己手中。
李秉衡知道斯大林的個性。為了確保自己手中的絕對權力,可以犧牲一切,包括國家利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