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第2/4 頁)
要在貨幣上做文章,要想與美元抗衡。除了自身的經濟實力支撐,另外就是自身在金融上的雄厚實力,體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等不一而足。
而較為重要的,當然是黃金儲備。
戰後世界上的黃金有三分之一以上都集中到了美國,而且隨著歐洲重建,美國資本日益壯大,這一現象還將延續。
這可不是個好而具李秉衡也不想繼續看到眾一幕六門※
所以,儘可能的增加黃金儲備,也是當務之急。
中國與南華所沒有現的金礦。李秉衡都不想去動,這是留給子孫小的。
得到黃金,除了經濟掠奪從外國獲取,還有就是在黃金產地國獲取。
這對李秉衡來說極為容易,作為穿越者,這個時代許多沒有現的大金礦,李秉衡都知道,他本來就是幹“海盜”這個兼職的,當然對黃金珠寶比較感興趣,也知道的比較清楚。
黃金海岸,也就是幾內亞灣,這裡在後世可是各國進行暗戰的重要陣地,這是個後來居上越波斯灣的龐大油氣區。
幾內亞灣地區石油有兩大優勢:一是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大都分佈在大西洋沿岸附近和近海海域,一般離岸僅十幾至幾十公里,海上開石油可躲避一些國家的政治或社會動亂。而且外運方便,運輸成本相對較低。二是石油品種多,品質高。幾內亞灣石油多為淺層石油,且品種達的多種,大多屬於低硫的高品質石油,開及提煉成本較低,易於提煉成為汽車燃料。
當然,在這個時代,還沒有足夠的手段進行大規模的開,只能埋下個伏筆,李秉衡的心思也只是放在了這裡的黃金與鑽石等資源上。
與幾內亞國家打好交道,完全是先知先覺,將來受益無窮。
這些國家早晚都要獨立,不如現在就略為幫點小忙,得罪一下法國與比利時等國家也無妨。以此來拉近與這些非洲國家的關係。
比如迦納地區,眾所周知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產地國。當年大英帝國不惜付出數萬條人命來爭奪這片熱土,可是迦納,在後世卻是被現擁有並不遜於南非的黃金儲量的。
後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現了一條轟動世界的新聞:迦納黃金總蘊藏量過力億盎司,接近南非;如果按年產加真盎司計算,可連續開採訛年。迦納盛產黃金,迦納人淘金的歷史已有數千年,而幾內亞灣在過去曾被稱為“黃金海岸”
在迦納人的生活中,處處都和黃金有聯絡。到迦納的人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現很多人脖頸上掛著金項鍊,頭上或手上戴著金飾;一些家庭牆壁上掛著金絲織成的裝飾品,日常生活用品諸如煙具、茶壺、飯碗等許多是用金鑄成或鑲金的。大街上的手工藝品商店裡,用黃金製作的人物、鳥獸等各種工藝品。作工精細,栩栩如生,琳娘滿目,花樣極多。
可想而知,迦納黃金隨處可見。
雖然迦納已經有了上千年的黃金開採史,但是被現的黃金儲量仍然只是九牛一毛。
這對大英帝國來說,簡直就是個天大的諷刺。
華人資本進入迦納,當然不想過分引起英國佬的注意,所以,基本上黃金都是秘密開採的。
規模點就小點,但勝在安全。
迦納,也就是現在的黃金海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出口國,華人集團進入迦納,當然是名義上為這些綠色黃金而來。
英國並沒有對華人資本集團加以限制,畢竟戰後重建以及擺脫經濟衰退,大英帝國也需要中國與南華的幫助。
這是在利用東方兩強,大英帝國無法容忍美國對它世界霸主地位的挑戰,所以只能用東方兩強來打壓美國。
李秉衡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上下其手,很是利用這個來要挾對方。拿了不少好處,比如在迦納等地礦產開採權。
皇帝不差餓差,你要讓我給你辦事。總得給點甜頭吧。
現在整個世界的主旋律就是擺脫經濟蕭條帶來的負面影響,強如美國也在硬撐著。
不過,李秉衡卻很清楚,美國從去年開始就在佈局,明後年就能見到成效,就是柯立芝能不能在任上見到一個經濟小**,到時候的繁榮還能不能被稱為柯立芝繁榮。
雖然中國與南華提前行動,很是提前佈局,搶了美國不少的好處,但是美國經濟總量在那裡,又有歐洲這個大市場與資本吸收地,不愁繁榮不起來。
只是後世那場震驚世界的經濟危機還會不會如期生,這就很成問題了。
即便大英帝國對南華佔著幅員遼闊的前德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