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部分(第3/4 頁)
搶金牌啊。
1924年的整個下半年,世界格局就一直處於穩定,英美兩國爭奪世界霸權,東方兩強遭到擠壓,這倒是實話。
也沒什麼稀奇的,美國現在的主要戰略就是要先將世界霸權從他的世界裡拿走。
不過,戰後蕭條到現在還沒有消退。
中國與南華要不是有俄羅斯雙雄以及德國的龐大市場,只怕也要受蕭條的拖累。
現在雖然還遠遠沒有達到經濟貿易世界化的程度,但是國際市場蕭條,對中國與南華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所以,如何儘快地重建歐洲,恢復世界經濟向上的趨勢,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時間進入了1925年。元旦剛過,墨索里尼就在義大利組建了*;*;內閣,開始了他的*;*;執政。
又一個戰爭巨梟出現了,雖然義大利仍然是軟骨頭,軍隊也不經打,但是畢竟對歐洲的影響還在。
戰爭雖然還要不可及,但是已經出現了一些苗頭。
當然,當前世界的主要矛盾,還是戰勝國之間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另外就是德國賠款問題。
由於德國財力枯竭,加上戰勝國爭奪德國賠款的矛盾,德國按《凡爾賽和約》(巴黎和會)支付賠款問題成為20年代資本主義國際經濟與政治中難以解決的糾紛。
法國佬在這次奧運會上很不地道,李秉衡不介意給這些鬼子們一點教訓。
考慮到法國急吼吼的在不斷推動嚴懲德國,無休止的不知疲倦的搜刮勒索德國,李秉衡覺得有必要給法國佬一點顏色看看。
雖然目前出臺一個新的關於德國賠款問題的政策,使美、法等圍繞德國賠款問題的矛盾、鬥爭以及相持狀態得到緩解並不是特別合適,但是有必要現在就布布局,從中撈取點好處。
畢竟20年代德國對協約國的戰爭賠償問題和戰後協約各國對美國的戰債償還問題聯絡在了一起,李秉衡沒有必要忘記這點來為自己盈利。
歐洲各國欠美國的戰債共達103億4千萬美元,其中英國為43億,法國為34億,義大利為16。5億美元。
雖然《凡爾賽和約》規定英、法等可以從德國得到戰爭賠償,但同時要償還美國的債務。所以主張將賠款和戰債問題聯絡起來討論。
1922年5月,英、法兩國政府首腦發表宣告,主張同時一筆勾銷對美國的戰債和對德國的賠償要求。
當德國財政、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已無力償還協約國的賠款,英、法等在德賠款問題的矛盾也日趨尖銳之時,去年8月1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向法、意等六個協約國發出照會——即著名的“貝爾福照會”,提出英國“準備放棄對德國賠償的一切未來權利和對戰債償付的一切要求。只要這一放棄成為一項使此重大問題能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的……總計劃的一部分。”
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國一同作廢棄戰債要求的努力。後來,法國操縱的巴黎會議決定對德國實施制裁之時,美國方面發出了“參與”的訊號。
1925年1月11日,法,比軍隊佔領魯爾後,英、法在德國問題上的矛盾更加尖銳,德國也停止了對英、法等國的賠償。
10萬人佔領魯爾區,理由是德國不能按時履行《凡爾塞條約》規定的賠款義務。德國威廉…庫諾政府宣佈“消極抵抗”政策, 即被佔領區的企業停工、居民不納稅、不執行佔領當局的命令,不替佔領當局運送貨物和傳遞檔案。
馬克迅速的貶值,直至變成一張張的廢紙,連買一個麵包都需要成箱子的鈔票。
德國的經濟是徹底陷入了混亂,很有可能會崩潰,這對英美來說不是個好訊息。
美國雖然不原意法國過度的削弱德國,但是也同樣不希望看到德國經濟混亂,國家陷入毫無前途的末路之中。
李秉衡則是在不斷的腹誹法國佬,居然真的跟後世歷史一樣,強行出兵佔據了魯爾區,這可是德國人的命根啊!
更加可恨的是,中國才剛剛開始與德國的合作,那就是進行工業建設,戰後恢復,還沒出太多的成果,現在法國佬鬧這麼一出,顯然是要讓德國的經濟徹底混亂,從此之後永無寧日。
李秉衡當初就是想憑藉向德國輸出剩餘資本與剩餘商品,來促進經濟發展,現在進行的正美妙時,法國佬來害人了。
歐洲雖經歷一戰,但原有資本集中情況和生產目的並未改變,原有人之道依然按原方向損不足而奉有餘,因此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