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1/4 頁)
紀王全身一顫,臉上的笑容漸漸淡去,彷彿有什麼即將翻湧而出的東西在表皮下滾動著,於眉宇之間激起悲涼與哀悽的波紋。
“這個,就更不用謝了……本來都是一家人,誰跟誰不是骨肉呢?”
說完這句話後,這位瀟灑閒淡一生的王爺轉身而去,袖袍在山風中翩亂飛舞,留下了一個黯然無奈的背影。
第七卷 情義千秋 第十九章 還京
原本預定在四月十五日的春獵回程,因慶曆軍作亂,延遲到了四月下旬。來時護駕的三千禁軍只餘數百,還有少數比較不幸的隨駕宗室與臣子死於那最後的血腥一夜。在梁帝的一生中,他曾經經歷過兩次這種規模的叛亂,前一次他是進攻者,而這一次他成為了別人的目標。兩次的勝者都是他,第一次他贏得了皇位,第二次卻連他自己也說不清自己贏了什麼。
至於十三年前掀起滔天巨浪,最後以數萬人的鮮血為結局的那樁所謂的“祁王謀逆案”,現在仔細想來,其實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真正的劍影閃過天子的眼睫。這一點在老皇用顫抖的視線看著身邊殘落的禁軍時,感覺尤為強烈。
在帝都城外迎候天子迴鑾的,是以留守的中書令為首的文武眾臣,沒有皇后,沒有譽王,蒙摯率兩千禁軍立即接手了梁帝周圍的防衛,所有紀城軍撤出京城,在郊外紮營,等待受賞後再回原駐地。
至此,梁帝才算是終於安下了心,開始準備發動他醞釀了一路的風暴。
與潛逃在外的夏江不同,譽王根本沒打算逃,皇后也沒有逃。因為他們沒有逃亡的能力,離開了京城的富貴尊榮,他們甚至無法生存。
梁帝迴鑾的第二天,譽王滿門成為了本朝第二個住進“寒字號”牢房的皇族,不知他囚衣鐵索蜷縮在石制地板上時,可曾有想起過他那個在重鐐下也未曾低頭的長兄。
因靜貴妃的懇請,言皇后沒有被列為同逆叛黨,但身為留鎮京師之人。她沒有阻止過譽王的任何行動,還曾下詔鉗制禁軍,“被蒙弊”三個字無法洗脫她所有的罪名。廢位已是難以避免地處置。言闕上表請求削去言氏歷代封爵與尊位,以示贖罪。梁帝不知因為什麼,竟然沒有允准,摺子被留中之後便如同消失了一般毫無迴音。內廷在五月初向所有京爵子弟們發放獵祭例賞時,言豫津仍然得到了他的那一份。對言氏的保全令許多本身沒有明顯黨附譽王,但因是言太師故舊門生而暗中支援他地臣子們鬆了一口氣。最終為判定為譽王同黨的共計二十七名,其中三品以上只有兩人,雖然留守諸臣都因察逆不周被全體罰俸懲處,但淌過京都街道地血色,到底比預想中的要淡多了。
塵封了十三年,幾乎已刻意被人們遺忘的那樁舊案,此時也難免被很多老臣從記憶的深處翻了出來逐一對比,暗暗慨嘆歲月光陰的消磨,可以將一隻狠辣無情地鐵腕。浸潤得如此柔軟。
但是對於處於風暴正中心的譽王來說,他可一點兒都沒有感受到父皇的仁慈。他很後悔,後悔當初不該輕信那個麒麟才子。後悔在夏江的鼓動下破釜沉舟。但他同時又很清楚,即使事情重新來過一遍。他也依然會做同樣的選擇。因為對於皇位的野心和執念已經浸入了他的血液和骨髓,成為他人生最主要的動力和目標。他永遠不能象豫王和淮王一樣,伏在另一個兄弟的腳下,向他俯身稱臣。
現在他輸了,結局就只有死。而這種死還跟當年地長兄不一樣,他知道自己將被永遠地放逐在皇族祭享之外,無論多少個十三年過去,也不會有人想要來為他平反。
這不僅僅因為他無冤可平,而且因為他並不是那個笑睨天下、無人可及的蕭景禹。
世上再也不會有第二個蕭景禹,即使是現在已隱隱將東宮之位握在手中的靖王,也只能遙望一下那人當年地項背。
“你這裡也沒有找到夏江的蹤跡嗎?”在蘇宅裡,來訪地蒙摯恨恨地搖著頭,“他還真是個老孤狸,都怪我一時不察……““夏江落網是遲早地事,我不急,”梅長蘇嘆息道,“我急的是夏冬姐姐,殿下已經求準了恩赦,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把人接出來?”
蒙摯這時已經知道了聶鋒之事,當然能夠理解梅長蘇地急迫心情,不過對於宮裡現在的狀況,他要更清楚一些,立即勸道:“你先安安心,恩赦也只是赦死罪,從輕發落,並不是不發落。夏江謀叛逃匿,陛下對懸鏡司一門正在氣頭上,哪有那麼容易就把人弄出來的?靖王的勁兒要是使的過大,陛下說不定又要起疑,你不就因為這個,才不敢告訴靖王聶鋒等著的嗎?何況聶鋒現在已聽你解釋過這前前後後的因果,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