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個跟著梁倩進去了。
這一次我沒有最後一個進入,而是緊跟著梁倩身後。
密道雖然修的不寬,但是上下高度有兩米多,進入洞口後可以直立著行走,也不是很累。
其實從看到那具石棺開始,我就對礦道里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猜測。
既然有棺材,那麼這條礦洞肯定連線著一座古墓。
對於古代的墓葬結構,當時我的僅限於初識,但是既然發現了石棺,而且石棺旁邊還有這樣的隱秘墓道,我就可以確定,在這條墓道的盡頭,一定還有更重要的墓葬。
因為按照古墓的結構來看,那一座石棺所在的位置應該就是整個墓葬的一座耳室,因為比較大的墓葬一般都配有兩個耳室,埋葬著和墓主人生前比較親近的人物,屬於殉葬者。
狹窄的墓道只有二十多米長,也不知道是由什麼石頭砌成的,看上去古樸而厚實,上面並沒有什麼雕飾。
以我的經驗來看,從春秋戰國以後,凡是大型的墓葬都會有壁畫一類的東西,而這裡卻沒有,而且修建得十分粗糙,說明這座地穴至少在春秋戰國以前。
一出墓道,我們就來到一處極為寬闊的洞廳。
這座洞廳高度有十幾米,幾乎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洞頂懸掛著許多匕首一般鋒利的鐘乳石,一看就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地下洞窟。
我們向洞廳中央走去,沒過一會兒就發現在洞廳中央的位置放著一座青銅鼎。
那座鼎高有半米,鼎身佈滿了淡灰色的銅鏽,還能粗略認出上面雕刻的古樸花紋,那是欒鳥、猛虎一類的禽獸紋路。由於年月久遠,以至於鼎足和地面的岩石幾乎都被銅鏽粘黏為了一體。
銅鼎這種東西是在商周時期開始流行,後來春秋戰國時期雖然發明了鐵器,但是鐵器容易生鏽腐壞,所以一直到了秦漢時期還有許多帝王喜歡用銅器陪葬。
以這個銅鼎的胎體和花紋來看,應該是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鑄造的,因為秦朝的銅器胎體比較輕薄,而且花紋非常簡單。
剛才看到外面的石棺,我還難以確定古墓的年代,而現在我幾乎斷定,這裡一定是一座秦代的古墓。
不過在意識到這一點的同時,我就開始奇怪了,因為在秦代的時候,四川地區還屬於蠻夷之地,當時應該沒有什麼人擁有如此大的財力,能夠開山建墓。
而且四川的少數民族和中原有很大的區別,而這座銅鼎放在這裡,明顯是用來焚燒祭品的祭祀銅鼎,這隻有在中原的墓葬中才會有。
這些問題驅使我從梁倩手裡借了手電筒,來到銅鼎前細細檢視。
不過除了我,好像另外的人對這銅鼎沒有絲毫的興趣,都分散到洞廳裡尋找其他線索了。
我首先把手電的光芒對準了銅鼎內部,只見裡面是一層很厚的黑灰色粉末,由於年代久遠,裡面的粉末幾乎都凝結在了一起,成為一塊石膏狀物體。
我在地上隨便找了一個長條形的石頭,就去攪動裡面的粉末,在裡面挑出了一些動物的碎骨頭和一些玉器的殘渣。這就確定了我的推斷,這東西在兩千年前的確是用來焚燒祭祀物品的容器。
我的好奇心更甚,打起手電去檢視鼎身上的紋路。
第九章 銅鼎
我的好奇心更甚,打起手電去檢視鼎身上的紋路。
靠近我的這一面是一隻簡單意象化的虎形紋,虎形紋的上方還有兩隻欒鳥紋,造型古樸生動,透露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而令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銅鼎的背面,按理說背面應該是記錄墓主人生前事蹟的銘文,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副奇怪的圖畫。
那幅圖畫非常簡單,就是無數的人跪在地上,朝拜著天空中的一樣東西。
那樣東西是一個圓球狀的物體,周圍飛翔著三隻意象化的鳥圖騰。
這個圖案當時我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後來一個和它非常類似的圖案成為了中國考古界一個非常有名的圖案——太陽神鳥。
那是古代人對太陽的崇拜,把太陽比作神靈。
在原始的舊社會,對太陽的崇拜非常普遍,這也不算什麼奇怪的現象。
不過現在這個圖案和太陽神鳥不同的地方在於在那個圓環中間,卻還有兩個小的圓圈並排著分佈在圓圈中軸線兩邊。
我不知道這個圖案的意思,但是最主要的疑點不在這裡,而是地上朝拜的人。
雖然描繪這些人物的線條也非常簡單,但是人物的動作已經達到了生動傳神的地步,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