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這一晚,太子睡得並不安穩,他隱約覺得自己這個太子之位就像是懸在空中那般不踏實。
……
夏去秋來,聖駕一行從行宮搬回了皇宮,睿王一行也回了京都。
“朕讓你去是安撫百姓穩定局面的,你到好,搞得上上下下雞飛狗跳,光是送到朕御案上彈劾你的奏章都不下十封!”太極殿,一路風塵僕僕回來的睿王並沒有被夾道歡迎,反而被聖人叱責得頭也不敢抬。
“上到太守下到縣令,無一不在說你性情暴戾手段殘忍。”劉光狠狠地指著睿王道,“朕就不明白了,賑個災而已你怎麼就能得罪那麼大一片人,真是有你的啊!”
睿王垂著頭不敢分辨,事實上他覺得自己也是被冤枉的。他是趁機洗清了政敵不假,但能讓他費心思的不過就是那兩三個,怎麼會跑出這麼多人來彈劾他了?
太子全程都站在一旁看好戲,面色還作出幾分沉痛的模樣,以免惹火上身。
“君父,兒臣有罪,兒臣認罪。”好在睿王還是頭腦清醒的,面對這般滔天怒火併沒有強行辯解,而是態度良好的認了下來。
比起文弱的太子,劉光一向覺得這個兒子更像他,所以在平時也對他多了幾分寬容。但所謂玉不琢不成器,見他走了歪路,他這個做君父的照樣不能高高抬起輕輕放過。
“從今日起閉門思過三月,沒有朕的赦令不許你踏出府門一步。”
“……是,兒臣遵旨。”
“太子。”劉光轉頭看一旁的太子。
“兒臣在。”
“這次文士禮你主持得很好,為朝廷選拔了不少的賢才,朕都記下你的功勞了。”
太子惶恐:“此乃兒臣分內之事,不敢邀功。”
劉光擺手:“功就是功過就是過,你立了功朕自然是要封賞的。前些日子朱蒙國送來了一座品色極好的觀音玉像,賜你了。”
“兒臣叩謝君父。”太子撩袍跪地,垂下頭的瞬間瞥了一眼跪在他身旁的睿王,嘴角勾起的笑容越來越燦爛了。
睿王垂眸,眼底的妒意熊熊燃燒。
——
“母后,你不是說陛下偏愛兒臣嗎?為何今日這般重罰兒臣?”出宮之前,睿王跑去甘泉宮求見皇后。
皇后面色波動不大,她早料到會有今日這般局面。
“你這般大大咧咧的質問本宮,是怪本宮沒有為你籌謀得當嗎?”
“兒臣怎敢!”睿王立馬搖頭,跪在皇后的面前,“兒臣不過是被太子氣急了罷了,您是沒有在場瞧見他的嘴臉……”
“他辦好了差事,而你辦砸了,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皇后看著自己的兒子,心道:果真是被自己寵壞了,看看這般無法無天的樣子,怎堪重任?
睿王大抵也瞧出了皇后的態度,不敢再放肆,同樣低頭認錯。
“是兒臣著急了,讓人拿住了錯漏,壞了母后的大事。”
“你知道就好。”
“母后,那下一步咱們如何是好?”見皇后神色漸平緩,睿王走兩步上下,跪在皇后的腳踏處,仰頭問道。
皇后抬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腦門:“太子平庸,你君父心裡也看得明白。你只需要認真做好分內之事,等著太子出錯即可。”
“等太慢了,不如兒臣助他一臂之力?”睿王眯眼。
“你待如何?”
“母后瞧著便是,上一次兒臣吃虧在不熟悉環境,可這一次……”朝中有他阿翁,宮內有他母后,他怎會再輸給劉鈞?
——
這天,瑤光正在書案前寫字,忽見太子意氣風發地走了進來。
“在練字?”他走到瑤光的身後,從後向前圈著她問道。
她還是不習慣這般親密的姿態,微微扭動了一下身子,道:“閒來無事練練字打發時間,殿下今日怎麼這麼早就下朝了?”
“朝上都在議論君父萬壽節的事情,孤聽著無聊便早些回來了。”
“殿下不準備表示心意嗎?”瑤光吃驚的問道。
“怎會?孤早半年前都已經準備好了,特地讓人從北塞帶回來一批烏騅馬,品種極好,陛下定會喜歡。”太子胸有成竹的說道。
怎料,瑤光卻皺起了眉頭。
“怎麼?不好嗎?”太子與她相處了些時日,總算對她的脾性有了一知半解了,見她皺眉便猜測到這份賀禮可能並不被她認同。
“陛下什麼好馬沒有,殿下這匹就尤為尊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