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部分(第4/4 頁)
認為皇上沒有去可以掐算未來,所以才導致今日情況失控。
但李權知道這不可能,因為他知道皇上一直在擔心什麼?皇上不就是擔心著自己的劫數將至麼?不就是擔心著那副揭開他自身命數的畫卷應驗麼?
知道得越多心裡就越擔心,李權能體會皇上整日所受的折磨,他的強勢和獨斷都是用來掩蓋內心擔憂的面具而已。
一個對未來充滿了恐懼的人,如何會不時刻關注未來的發展?
所以,皇上肯定讓國師測算過將來發生的事情。
按道理講,國師如果測算了,就算不能知道戰爭的細節,那也能夠預知戰爭在什麼時候發生,局面又如何等等。
知道之後自然就該事先做好準備,而不至於現在如此倉促。
由此可見,國師推算之後卻沒有料到事情的發展,或者說國師未卜先知的能力失靈了?
得出這樣的結論後,李權並沒有立刻確信,因為未卜先知本就是虛無縹緲的事情,用常理推斷的結果缺乏安全感。
還有就是慕容冰提出的問題——導致國師失算的原因是什麼?
很可惜,就算兩人推斷出了這些問題卻找不出答案來解釋。
但有一點可以看肯定,國師未卜先知的能力也並非百分百正確,如此,面對大慶軍隊的一戰,己方的勝算就更大了!
驗證猜想的最好辦法就是實戰,為了確定慶軍是否能事事料敵於先,第二天李權遣人給大慶皇帝送上了戰書,邀他一日後碧州北門外二十里處郊外決一死戰。
戰書意圖很明顯,李權不想拖泥帶水,希望大慶皇帝也能給個痛快。
當然,百萬大軍交鋒想要一戰定勝負是不可能的,李權只是表達一個態度,錶帶死戰的決心,同時也是給所有將士打氣的方式。
這第一戰極其重要,關係到大軍的鬥志,所以李權要一步步將戰鬥策劃好。
他倒是不擔心大慶皇帝不答應,憑大慶皇帝的性格,這樣的戰鬥是不可能拒絕的。
結果也正如李權所想,信使來報,大慶皇帝接到戰書之後想也沒想便答應了。
一切只待一日之後!
……
……
一日春雨後,碧州郊外的野草似乎感受到了春的召喚,瘋狂地抽枝發芽。一夜之間,荒原變草蕩,翠綠的草叢滿是沉積的露水,泡軟了泥土,人走在上面可以清楚地感覺到雨水的冰涼。
新生的野草沒有等到它們紮根的時候,無數人從上面疾馳而過,翠綠的郊外很快又變成了溼泥地。
超過百萬的大軍在溼地裡展開陣型,放眼望去盡是黑壓壓的人頭,上面旗幟飛揚,刀槍晃動。天地間只有雷鼓陣陣,戰馬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