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小翠長得青春靚麗,正式含苞待放的時候,從外貌而論,是個人見人愛的鬼靈精。那歐陽公子初見之下也是含笑,但發現面前姑娘不過一身丫鬟打扮的時候,眉頭不禁皺了起來。平淡問道:
“你是何人?”
“我……我是李老爺的貼身丫鬟,我的名字叫小翠。久……久仰歐陽公子大名,小翠這廂有禮了。”
小丫頭費盡腦汁才想出這麼一句聽上去得體一點兒的話來,也不知道歐陽公子對自己的印象如何,手心都已緊張得冒出了細汗。
小丫頭再漂亮,終究只是個丫鬟,就是李府的丫鬟也一樣。歐陽不禁看低了小翠幾分,只是礙著眾多文人在場,不好表現出心中想法。況且這還是李老爺的貼身丫鬟,總要給李大老爺幾分面子,想想還是耐著性子將寫著詩的宣紙拿在了手上。
歐陽看了紙上所寫,立刻變得沉寂了……
小翠不懂詩詞,只是跟安馨荷學過習字跟算術,哪兒會知道詩詞好壞。下意識的認為歐陽公子是學富五車的才子,二夫人卻只是一個婦人。所作的詩詞怕是很難被歐陽公子看上。。
歐陽的表情十分精彩,望著手裡宣紙,時而面沉如水,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又神情舒展,最後卻是微笑著將宣紙還給了小翠。
小翠有些緊張,吞吞吐吐地問道:“歐陽公子,您……您看我的詩可好?”
“好!當然是好詩!”歐陽回答得出奇地乾脆,只是小翠臉上的喜色還沒保持夠片刻,就聽歐陽公子似笑非笑地反問道,“小翠姑娘,這詩……當真出自你手?”
小翠就心虛,被對方這麼一問,俏臉兒頓時火紅一片,支吾著回答:“當……當然是我寫的。”
不回答還好,小翠這般掩耳盜鈴地表情,讓歐陽更加確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測。有些欣喜地起身對小翠施了一禮。
“小翠姑娘就別再隱瞞了,這詩分明是出自當年碧州青樓第一名家夏茹夏姑娘之手。當年某不過一初識詩書的小書童,便已耳聞過許多夏大家的名作。
哎!無奈生不逢時,未能對在夏大家面前一述衷腸。待我聲名遠揚時,夏大家確已成了李夫人。此乃生平一大憾事。夏大家文風悽美婉轉,所作詩詞字字錙銖,天下無第二人可仿,小翠姑娘手中作品,除了夏大家之外,還有誰能出此佳作?”
小丫頭哪兒料到還有這一出?竟然被人家看穿了,躁得恨不得找個地洞鑽機去。還想解釋些什麼的時候,又聽歐陽公子說到:
“有勞小翠姑娘轉告夏大家,詩中之意我歐陽衡已然明瞭。”
小翠被搞得摸不著頭腦,心道明明是自己跟歐陽公子的事兒,關二夫人什麼事兒啊?不過小丫頭的想法也很天真,不管怎麼說,至少知道歐陽公子的名字了。想罷,便竊喜著回到了李權和夏茹身邊。
夏茹今天的任務是幫李權當槍手,現在一首詩沒給老爺作,反而跟個小丫鬟寫了一首情詩,心裡怪怪的。又見小翠表情怪異地跑了回來,心頭暗自嘀咕,難不成自己的作品還被人瞧不起?
一問才知,原來是自己的作品被人認出來了!其實這也沒什麼,可聽了小翠轉達歐陽衡的話之後,夏茹才意識到壞事兒了!
因為小翠喜歡那歐陽公子,夏茹為小翠所作詩中自然暗含情愫。可對方把它當成了夏茹寫給自己的,肯定以為是夏大家對自己有情。
夏茹意識到其中的誤會,況且老爺就在身邊,小翠所說盡數落在老爺耳中。老爺又不是傻子,肯定也能想到其中的問題所在。雖然只是個誤會,但對古代女子來說,這也是關乎名節的大事兒。
夏茹擔心李權發難,緊張地捂著胸口,欲言又止:“老……老爺,我……“
李權反應倒是慢了半拍,許久才回過味兒來,哈哈一笑:“小茹,想不到你嫁給我之後這麼多年了,魅力還不減當年。”
李權滿不在乎的表現讓夏茹稍稍放心,心頭卻記下了那個讓自己為難的名字——“歐陽衡”。
……
……
從知府大人的第一題出來,詩會算是進入正題了。這次詩會規模空前,碧州城有名的大人物都不在怡鳳樓主樓,而是在更加素雅的後院。
一彎不下五十平的環形水塘上,立著三座大小不一的小亭。三座小樓分立三個不同的方位,把水塘合包在中間。地面都是平整的青石路,打掃得一塵不染。花壇裡只有菊花盛開著,各色菊花爭奇鬥豔,基情滿滿。
入秋時節,並沒有什麼好的景緻欣賞,水潭裡只有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