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部分(第3/4 頁)
上半身的活動能力。骨骼系統使得駕駛艙變成從腦袋後往裡鑽,彈射也會把整個機甲腦袋一起彈出去。
為了全新的骨骼系統,裝甲只能更奇葩,全身上下有三百多片裝甲,巨多的間隙導致機甲本身完全失去了對雷達甚至聲波的隱身能力。好處一來是某些部分有層疊強化了高活動性部分的防禦能力,另外總共只有兩個型號的裝甲片,很容易就可以讓輔助機甲在戰場上更換外裝甲。
元件部分則是沿用的SA系列的安裝模式,無法搭載肩部元件,但是肩胛位置多出兩個背部元件介面,可以使用功率更大的噴射器,或利用專用供能武器架搭載肩部元件。
外形跟個沒尾巴的蜥蜴人一樣的玩意,也不全是好處,引擎就是個大麻煩。常規機甲引擎就在駕駛艙下面,它在同樣的位置也有,可是由於脊椎帶來的大活動性,導致引擎只能用更小號的,為了彌補能源尤其是武器能源,不得不在上臂中塞下更小號的引擎,也就是它總共有三個引擎!
“你確定有人能用的了它?”埃斯特夫提出疑問。
一個很明顯的問題,要光腳進去才有可能操作多一個關節的腿部,具有自身骨骼的傢伙在腰部所需的體感感測器就更多,本就沒啥用的安全帶就完全不能用了。
雷雲的打算就比較簡單,反正他是來旅行的,以後有沒有人用的了他管不著,他就想試試傳說中專用機甲的感覺!
第660章 準備測試!
根據以往的案例,會出現試做機透過裝甲實驗室測試,但是無法在駕駛員中進行大範圍培訓的情況,大多數都是因為試駕駕駛員比其他人具有某種特長,諸如同時監控多個畫面系統並掌握有效情報之類的。現有的量產機顯示區主要只有三個部分:實時投射的外部主畫面,可以進行多模式操作的戰區平面圖畫面,以及其他如雷達模式調整等只有文字條文的附屬選項,與其他機甲的資料鏈圖示整合在主顯示區或平面圖區角落。駕駛艙面板上所有的操作專案如果不怕口乾舌燥大可以全部用聲控解決,就連在平面地圖上劃定範圍,都可以利用既定的座標系統以聲控指定形狀和區域。綜合而言除了體感操作對身體素質有不低的要求,整體上是一個很容易上手的系統。
假如不是以系列升級為目的而造的試做機,大都會嘗試一些新的系統,偶爾會由於負責測試的駕駛員自身沒察覺到其他駕駛員無法適應,而導致測試後的列裝可行性報告中出現偏差。
駕駛員的考核系統則有兩種情形,一是平民在填寫服役表格時就指定要成為機甲駕駛員,會有一次身體指標考核,沒透過的也會詢問是否願意去其他部門或做一名機甲整備師,接下來會被安排到專門的機甲培訓班。為了保密需要,培訓班以幾年前就已經全線退役的SE01為基礎模型進行理論學習和考試,透過筆試才能進行最後的上機考核,也就是對理論和身體綜合素質的考試,完成兩個部分就算是大兵了。
第二種情況則要容易很多,既軍部內轉換部門,這種一般都是在機甲部有熟悉的人,根據熟人許可權不同可以透過模擬訓練系統提前接觸到量產機甚至其他型號,然後同樣是進行一次考試就完事。
該考核系統是為了應付人口因地面轟炸銳減而修改的,就有個問題——所有駕駛員都是以SE系列成為機甲駕駛員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能操作所有的機甲。
SA的系統就和SE有很大不同,暫且不提SA05才開始列裝的以聲控為主控手段的相位盾,SA系列還有空戰系統而不是SE的單純超級跳。與戰鬥機不同的立體移動帶來的問題很多,駕駛員的適應性訓練就是個大門檻,也是導致SA同為量產機比例卻只有SE型列裝的三分之一的罪魁禍首,當然因為在空中屬於暴露目標容易被集火且很難反攔截,SA體型又較為纖細,駕駛員存活率低很多也是原因之一。
當試做機透過測試並暫時無需調整時,就會進入試列裝期,試列裝根據製造難度不同會有十到三十臺不等。為了保障王牌們的小命安全,參與試列裝的駕駛員既不能是王牌也不能太爛,要求有兩個:必須參與過實際戰鬥且有過擊落敵機的記錄;在模擬機上至少有三種機型的考試結果為A;最後當然需要自願參與試列裝。
試列裝會維持一定時間而不只是一場戰鬥,它的結果才會決定機甲最終的歸路。
成為特種機的前提是至少得有30%的駕駛員表示可以適應!不然就會像TDKK一樣整個軍部加起來也就是試列裝那麼點。
對了,TDKK的履帶式雖然移動難度很低,可是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