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第3/4 頁)
的情況下,如果導彈能取得一點成果,說不定勉強也能有個說法。
只是戰士中看好導彈襲擊效果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雷雲同樣在機甲裡搖頭,在小隊頻道里慫恿說:“一會兒都不要進入第一線,保持較低姿態。”
這麼說看似有點貪生怕死的意思,不過也是無奈,假如是K系的地盤,情況不妙時還可以藉由兩位博士的名義就說開發了新的單兵武器讓他們直接以武裝形態上場,但是本地可不歸K系管轄。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做掉泰坦,若衝在第一線半路就被副炮幹掉了,那也忒慘了點。
因為導彈襲擊的關係,偵查機器人們也不得不趕緊讓路,離開泰坦的上空,利用這點時間,也能避開三五公里。
不到兩百秒的時候,就開始有不少小型導彈飛過包圍圈頭頂向泰坦殺去,它們純粹是送死的。
泰坦的攔截機制和地面攔截武器不同,它是開啟光束後進行拖行,一路掃過需要攔截的區域,期間還會畫出一些怪異的圖形。它似乎已經在之前與F系作戰的時候習慣了大氣層的干擾,所有的小型導彈都在十到十五公里的區域內被消滅。
根據機甲成像放大的結果來看,這些導彈中所裝填的是穿甲戰鬥部,從包圍圈只能看到四處亂掃的光束而見不到導彈引爆的大型火球。
F系基地當然不會只剩下這點幼稚的手段,隨著時間靠近通知所說的節點,導彈的數量越來越多,從僅僅是越過包圍圈頭頂,還增加了已經進入俯衝階段的中型導彈。
可惜中型導彈的結果更淒涼,泰坦上為數不多的光束型近防炮並沒有理會它們,繼續掃射小型導彈,中型導彈則由粒子炮進行定點打擊。鉅艦所搭載的粒子炮都有完整的加速軌道,雖然不像主炮一樣霸氣,持續射流也能使得它們開炮後進行一定程度的角度調整,幾乎是沒有一炮落空的。
此時倒也沒有哪個駕駛員責怪F系的傢伙們不讓所有導彈在同一秒到達,因為那根本不可能做到。小型和中型導彈明顯是車載的,它們並不像生體機甲一樣具有瞬間清空武器的能力,而且兩者的末端速度也大不相同,F系基地的中型導彈的末端速度能達到近五馬赫,小型的卻只有不到三馬赫,以泰坦艦載防禦系統的近防範圍,怎麼也得飛個十來秒,兩者無論如何都協調不了。
距離十八點還有一分鐘,也是通告中兩百秒的最後四十秒,中型導彈裝填物有了顯著改變。
在近防區外它們就主動解體,分解出大量連雷達都偵測不到的微小爆炸物進行拋灑!
利用俯衝角度,這些明顯不會對泰坦產生傷害且無法攔截的拋灑物開始轟擊地面。
是了,這裡是沙漠,雖說過於平坦的地形導致泰坦的近防距離相當離譜,但是同時也提供了遮蔽雷達最好的原料——極細的沙塵。
為了躲避攔截系統所解體出來的爆炸物十分細小,卻架不住在這短短的十多秒時間內幾乎是動用了整個F系防區剩餘的全部導彈武器,拋射出的微小爆炸物幾十秒的時間裡就形成了半徑十幾公里的沙塵區!
大家都知道,高密度揚塵帶來的問題,不止是立即削弱雷達效果,在削弱雷達方面,或許對於泰坦的艦載系統效果算不得明顯,不過,具有實體的它們也會用自身削弱任何高能武器的威力——包括電磁武器也同樣會在沙塵中表現出更大幅度的負加速度。
“喲!竟然還有點腦子!”雷雲開啟隊長頻道,誇獎了一句。
“哈!希望如此。”有人並不是很樂觀。
其實應該可以樂觀點,因為在揚塵掀起的時候距離指定的200秒還有那麼一丁點時間,意味著最終的打擊還沒到來。
他們既然是掀起了揚塵,接下來該露面的肯定是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相對於包括相位技術在內的機甲體系是一種很原始的武器,但是它也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在迴歸大氣層之後它將成為大氣層內飛行速度最快的實體!至於能達到多快,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末端制導能力,那就要看科技樹了。
幾秒後在資料鏈系統中所出現的四枚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後的速度均超過了每秒三公里——看顏色就知道了。
這樣的速度再入大氣層,泰坦本是應該能來得及反應並作出攔截的,畢竟它們的目標不太可能是自己以外的東西,可此時已經上升到六七百米高空的揚塵,卻給了個大麻煩,將攔截難度提升了數個層級。
若說泰坦的光束型近防炮在大氣層內能能保證在二十公里就具有殺傷力,那麼粒子型的則會更遠那麼一兩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