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2/4 頁)
級臺階之下,方姓漢子這才讓旁邊宮女模樣的人前去通報,等候召見。
那宮女模樣的人傾刻而回,說是夫人有請,方兄立即領著我們十分恭敬似地向前走著。
進去以後,發現原來這裡面明燭高燃、如同白晝,兩邊侍女環立,正中一位身著霞帔鳳冠的美婦正在含笑看著我們。
那位姓方的漢子立即雙膝落地,跪在地上稟報說,幾位壯士已經請到,請夫人點視
他孃的!自從皇帝退位、民國建立,早就廢除了跪拜那一套,這群精怪之物,竟然還在如此作威作福、裝模作樣!
正當我們不知如何開口時,那位夫人輕啟朱唇,燕語鶯聲中不乏威嚴地說了聲賜座,旁邊即有女僕搬來錦椅放在了我們身邊。
我們惴惴不安地就坐以後,那夫人就告訴我們說,幾位不必驚疑,本夫人並非凶神惡煞,絕對不會加害於人,今天有緣相見,自是有事相商。
這個時候,坐在我身邊的邢四海,低著頭不敢吱聲,更別提索回琉璃盞的事了。
“敢問夫人,這裡究竟是什麼地方?”霍排長小心翼翼地斗膽問道。
“這裡是本夫人的寢宮歸宿,你們不必拘束,本夫人現在雖非人類,但生前身後一樣常懷善心!”
生前身後?難道她是個鬼魂不成?怪不得她這一套與人無疑呢!只是,如果她並非水族精怪,怎麼會有此大能法術,又為何居此堂皇之地?
也許是她看出了我們眼中的疑惑吧,她輕聲說道:“本夫人乃是大漢皇帝后宮之人,原是烏孫國的公主,因為和親之故,來到中原漢室”
烏孫國的公主?我們幾個聽了她的話是相互看了看,滿臉的驚愕之色。因為這說明她根本不是什麼魚鱉蝦蟹之類的東西,而是皇帝的老婆!
聽人曾講,漢初皇帝除了皇后之外,尚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人,只是後來才有昭儀、婕妤、容華、美人等稱呼,也就相當於後世的貴妃娘娘。
而這位美婦自稱夫人,想必生前的地位也是僅次於皇后而已。
只是,從來都是聽說漢朝只會外派公主尋求與番邦的和親,卻極少聽說番邦會派公主到漢室尋求和親。
“請問夫人,晚輩劉某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此事啊?史書上多記載的是漢室派公主到他國請求和親,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番邦派公主到漢室的。”劉老大斗膽問道。
“你說的是沒有見到過史家記載,是嗎?”那夫人說,“其實很多事情,特別是宮廷之事,史官並非是全部知曉、照實而錄的!而且多經下一個朝代史官的有意篡改,你們沒有聽說過本夫人,也屬正常。那麼,解憂公主的事兒,想必應該後世有所記載吧?”
“解憂公主?這個劉某倒是聽說過”劉老大說。
提起解憂公主,別說劉老大,就算我們幾個,也是有所耳聞。想當初求學之時,私塾老夫子一再提起,漢代史學家班固的《漢書》,裡面就講到過解憂公主,說她原本是漢高祖劉邦兄弟的後人,被派往番邦和親
解憂公主年老之後回到中原漢室,聽說待遇非凡,聲名顯赫,這才列入大漢正史。
“如果你們聽說過解憂公主的事兒,那麼本夫人的身世想必各位應該有所瞭解才是,”那夫人接著說,“本夫人在烏孫國是為獵姣公主,因為和親的緣故,在漢室被稱為獵姣夫人。雖然與解憂公主同屬和親之人,卻是沒有解憂公主的長壽福份”
聽了獵姣夫人的一番介紹,我們這才算明白了她的身世。
原來,漢初為了抵禦匈奴的侵襲,漢室與烏孫國聯為姻親。漢室除了派出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到烏孫國與其和親結盟之外,烏孫國也曾派其公主到漢室以全禮數。
而這位獵姣公主,就是烏孫國送往漢朝和親的番邦公主。雖然漢室對其冊封甚尊,地位僅在皇后之下,但她由於不服水土,加上終日鬱鬱寡歡、悶悶不樂,故而久病不治。
由於她生前並未育有後人,所以也就慢慢淹沒於滾滾紅塵之中。再加上後來漢朝經過韜光養晦、休養生息,最後國力漸增、完勝匈奴,和親也就沒有了必要,以至於史官對其也是著墨甚少。
當然,也有可能像她所說的那樣,後世史官對漢史有所篡改;或者是由於我們學識淺薄,沒有看到、聽說過而已。
而當她撒手歸天之時,正值烏孫國***大亂,無法迴歸故土。加上她不願入土漢室陵寢,故而按照她的遺願,將她安葬在棲鳳坡。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